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基于ADAMS的急救车担架支架减振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引言第16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概况第16-20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发展概述第17-18页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概况第18-19页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第19-20页
   ·车辆平顺性研究方法及进展第20-24页
     ·传统理论方法第21-22页
     ·多体动力学方法第22-24页
     ·主动(半主动)控制法第24页
   ·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第24页
   ·车载担架支架减振措施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4-28页
     ·钢丝绳弹簧第24-26页
     ·阻尼减振技术第26-27页
     ·车载担架支架减振措施、效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7-28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8-31页
     ·研究对象第28-2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与ADAMS简介第31-39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第31-37页
     ·广义坐标的选择第31页
     ·运动学分析第31-32页
     ·动力学分析第32-35页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32-33页
       ·初始条件分析第33-34页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第34-35页
     ·静力学分析第35页
     ·求解器算法第35-37页
       ·微分-代数(DAE)方程的求解算法第35-37页
       ·刚性问题的处理第37页
   ·ADAMS软件简介第37-39页
第三章 急救车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第39-49页
   ·急救车担架支架振动系统介绍第39-40页
   ·担架支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48页
     ·无限位装置的担架支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47页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担架支架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模型求解方法的选择第48-49页
第四章 急救车担架支架乘卧舒适性道路试验研究第49-62页
   ·试验目的第49页
   ·试验对象第49-50页
   ·试验内容第50页
     ·卧姿人体舒适性评价试验第50页
     ·坐姿人体舒适性评价试验第50页
   ·试验时间、地点及道路情况第50页
     ·试验时间和地点第50页
     ·试验道路情况第50页
   ·试验仪器设备第50-51页
   ·试验方法第51-52页
   ·试验数据采集第52-53页
   ·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第53-56页
     ·卧姿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第53页
     ·坐姿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第53-56页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6-61页
     ·卧姿人体振动舒适性分析第58-59页
     ·坐姿人体振动舒适性分析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急救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第62-87页
   ·时间域内进行平顺性研究的意义第62-63页
     ·频率域内进行平行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62页
     ·时间域内进行平顺性研究的优点第62-63页
   ·基于遗传算法的急救车悬架物理参数识别第63-68页
     ·三维3自由度汽车簧载质量振动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遗传算法原理及等效物理参数识别第66-68页
       ·数据拟合问题的提出第66页
       ·遗传算法的数据拟合原理第66-68页
     ·等效物理参数的拟合第68页
   ·急救车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第68-72页
   ·减振系统仿真计算及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72-74页
     ·减振系统的仿真计算第72页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72-74页
   ·模型优化设计第74-80页
   ·优化结果的分析第80-83页
     ·钢丝绳弹簧数量、位置优化结果的分析第80页
     ·钢丝绳弹簧物理参数优化结果的分析第80-83页
   ·抗冲击减振效果的简化计算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担架支架阻尼减振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第87-96页
   ·引言第87页
   ·阻尼减振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研究第87-93页
     ·阻尼减振方案的结构设计第87-88页
     ·阻尼减振方案的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第88-90页
     ·阻尼对担架支架减振效率的影响第90-93页
   ·抗冲击减振效果的简化计算与对比研究第93-94页
   ·优化结果的定性分析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两级钢丝绳组合式减振设计与优化研究第96-106页
   ·渐软特性弹簧与渐硬特性弹簧的区别第96页
   ·两级钢丝绳组合式减振方案设计第96-98页
   ·系统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第98-101页
   ·模型关键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第101-103页
   ·抗冲击减振效果的简化计算与对比研究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全文总结第106-107页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07页
   ·工作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文献综述第116-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24-133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24-125页
 代表性论著全文第125-133页
作者简历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刀清创设备的研究
下一篇:机载液动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