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12-15页 |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12-13页 |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 第13-14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历史作用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15-17页 |
·资源型城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 | 第17-18页 |
·经济转型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18-21页 |
第3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国际比较 | 第21-30页 |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 | 第21-22页 |
·北美—澳大利亚模式 | 第21-22页 |
·欧盟模式 | 第22页 |
·日本模式 | 第22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状 | 第22-28页 |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 第23-25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典型案例 | 第25-28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 第28-30页 |
·超前谋划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 | 第28-29页 |
·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基础 | 第29页 |
·政府主导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重要推动力量 | 第29-30页 |
第4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 | 第30-42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模式 | 第30-32页 |
·产业接续模式 | 第30-31页 |
·产业替代模式 | 第31页 |
·产业接替复合模式 | 第31-32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依据 | 第32-33页 |
·资源开发阶段 | 第32页 |
·资源开发规模 | 第32-33页 |
·产业政策 | 第33页 |
·区位因素 | 第33页 |
·淮北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 | 第33-42页 |
·淮北城市转型的紧迫性 | 第34页 |
·淮北城市转型的基本模式 | 第34-35页 |
·淮北城市转型的目标取向 | 第35-42页 |
第5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府行为 | 第42-53页 |
·政府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手段 | 第42-45页 |
·制定城市转型规划 | 第42页 |
·强化招商引资 | 第42-44页 |
·推动全民创业 | 第44页 |
·加快园区建设 | 第44-45页 |
·建立“两个机制”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 第45-48页 |
·“两个机制”的内涵 | 第46页 |
·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实施 | 第46-47页 |
·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实施 | 第47-48页 |
·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 | 第48-53页 |
·投资倾斜政策 | 第48-49页 |
·人才政策 | 第49页 |
·促进就业政策 | 第49-50页 |
·财税支持政策 | 第50-51页 |
·失地农民扶持政策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