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石黏土催化裂解生物质气化焦油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能源问题 | 第12-16页 |
| ·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 | 第12-14页 |
| ·能源、资源与环境 | 第14-16页 |
| ·生物质能源 | 第16-18页 |
| ·生物质能源的概念 | 第16页 |
| ·生物质能源的主要特点 | 第16-18页 |
| ·生物质能利用方式 | 第18-19页 |
| ·生物质气化焦油的产生 | 第19-21页 |
| ·焦油的危害 | 第21-22页 |
| ·焦油的去除方法 | 第22-24页 |
| ·湿式净化方法 | 第22-23页 |
| ·干式净化 | 第23页 |
| ·电捕焦油法 | 第23页 |
| ·热裂解法 | 第23页 |
| ·催化裂解法 | 第23-24页 |
| ·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40页 |
| ·实验焦油原料 | 第29页 |
| ·实验材料设备仪器 | 第29-30页 |
| ·催化性能评价装置 | 第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焦油分析 | 第30-31页 |
| ·气体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催化性能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 ·凹凸棒石黏土的简介 | 第32-36页 |
| ·凹凸棒石的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 ·凹凸棒石的形态特征 | 第33-34页 |
| ·凹凸棒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34-36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8页 |
| ·凹凸棒石黏土作为催化剂 | 第37页 |
| ·凹凸棒石黏土作为载体负载金属镍 | 第37-38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8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8页 |
| ·透射电镜 | 第38页 |
| ·实验步骤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凹凸棒石黏土催化裂解焦油性能研究 | 第40-56页 |
| ·焦油热裂解 | 第40-42页 |
| ·几种常见矿物的催化活性比较 | 第42页 |
| ·凹凸棒石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催化剂粒径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催化剂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催化反应温度影响 | 第48-50页 |
| ·生物质焦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的机理 | 第50-54页 |
| ·生物质焦油热裂解机理 | 第50-51页 |
| ·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机理 | 第51-52页 |
| ·热裂解与催化裂解的比较 | 第52-53页 |
| ·凹凸棒石催化裂解机理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凹凸棒石负载Ni的催化裂解实验 | 第56-65页 |
| ·Ni/Pg 介绍 | 第56页 |
| ·Ni 基催化剂的负载量对于焦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 ·反应温度对于Ni 基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58-6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0-61页 |
| ·TEM | 第60页 |
| ·XRD | 第60-61页 |
| ·催化剂积碳率分析比较 | 第61-63页 |
| ·Ni 基催化剂催化裂解焦油的反应机理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