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空间和装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与空间分析 | 第15-35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的概述 | 第15-19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形成的历史和背景 | 第15-16页 |
·苏州地区传统世俗建筑对佛教建筑的影响 | 第16-18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空间布局 | 第19-21页 |
·中国传统佛教建筑演变 | 第21-25页 |
·窣堵波与中国塔 | 第21-24页 |
·魏晋南北朝佛寺 | 第24页 |
·百丈清规与唐宋禅林 | 第24-25页 |
·渐趋定式的元明禅寺 | 第25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类型和布局 | 第25-30页 |
·苏州地区佛教寺院建筑类型 | 第25-27页 |
·苏州地区佛教寺院建筑类型的成因 | 第27-29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布局 | 第29-30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的空间形态 | 第30-35页 |
·历史文献与典籍中的理想寺庙院落空间模式 | 第31-32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的院落空间形态 | 第32-33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的室内外空间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的装饰 | 第35-41页 |
·佛教建筑装饰及对于佛教建筑空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苏州地区佛教装饰艺术的特征分析 | 第36-41页 |
·装饰题材、色彩与造型 | 第36-40页 |
·苏州民间审美思想对佛教建筑装饰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佛教建筑空间与装饰的新生 | 第41-51页 |
·关于现代佛教建筑空间的思考 | 第41-44页 |
·现代佛教建筑空间的使用 | 第43-44页 |
·佛教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营 | 第44页 |
·国内外现代佛教建筑的实践 | 第44-47页 |
·安藤忠雄真言宗水御堂 | 第45-46页 |
·安藤忠雄南岳山光明寺 | 第46-47页 |
·台北善导寺慈恩楼 | 第47页 |
·苏州现代佛教建筑分析 | 第47-48页 |
·苏州地区佛教建筑新生策略 | 第48-51页 |
·新技术与材料对现代佛教建筑的影响 | 第49-50页 |
·联系现代人的活动方式理解新型佛教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表1:苏州地区主要佛教建筑简表 | 第55-58页 |
附表2 苏州地区佛教寺院名录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