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变化、历史气候论文

基于TREE-RING模型的小兴安岭红松树轮生长气候响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图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立论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5-18页
     ·立论依据第15-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30页
     ·树轮气候学起源及发展第18-19页
     ·树轮资料中生长趋势的去除方法第19-21页
     ·国际树轮宽度长年表的建立第21-22页
     ·我国树轮气候学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树轮气候机理模型研究进展第24-30页
   ·研究目的、内容与思路第30-31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内容第30页
     ·研究思路第30-31页
   ·论文结构第31-33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资料处理第33-50页
   ·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第33-36页
     ·地貌特征第33-34页
     ·气候条件第34-36页
     ·植被和土壤特征第36页
   ·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第36-38页
     ·伊春站气候要素的年际特征第37-38页
     ·伊春气象站气候要素的空间代表性第38页
   ·气候资料的处理第38-41页
   ·树轮资料的采集与处理第41-50页
     ·红松概况第41-42页
     ·树轮样本采集及处理第42-46页
     ·细胞特征值年表的建立第46-47页
     ·宽度年表的建立第47-50页
第三章 树轮气候机理模型第50-65页
   ·树木的茎向结构与生长第50-51页
   ·模型适用条件第51-52页
   ·TREE-RING模型介绍第52-65页
     ·微气候模块第53-55页
     ·水分平衡模块第55-58页
     ·光合和呼吸模块第58-61页
     ·树木生长模块第61-65页
第四章 模型应用及模拟结果分析第65-109页
   ·树轮宽度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第65-67页
   ·TREE-RING模型参数的选择第67-71页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第71-93页
     ·模拟序列和实测序列的对比第71-76页
     ·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第76-91页
     ·红松树木生育期第91-93页
   ·模拟分析与讨论第93-107页
     ·宽、窄轮的形成分析第93-102页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02-103页
     ·气候敏感性分析第103-106页
     ·对大气二氧化碳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第106-107页
   ·小结与讨论第107-109页
第五章 气候因子重建第109-126页
   ·温度重建第109-117页
     ·重建时段的选择第109-111页
     ·温度重建第111-112页
     ·重建检验第112-113页
     ·五营10月份平均气温的空间代表性第113-114页
     ·结果比较第114-117页
   ·重建温度变化分析第117-125页
     ·五营温度变化的周期分析第117-120页
     ·五营温度变化的突变分析第120-123页
     ·分析讨论第123-124页
     ·模型应用研究对序列重建不确定性分析第124-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29页
   ·主要结论第126-127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127页
   ·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高速数字化接收与处理技术
下一篇: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