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水滑石对钒的吸附特性及选择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钒元素简介 | 第9页 |
| ·重金属污染与危害 | 第9-12页 |
| ·重金属污染及特点 | 第9-10页 |
|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0-11页 |
| ·钒污染的危害 | 第11-12页 |
| ·含钒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2页 |
| ·化学还原沉淀法 | 第12-13页 |
| ·还原中和法 | 第13页 |
| ·微生物法 | 第13页 |
| ·吸附法 | 第13-14页 |
| ·钒铬分离现状 | 第14-16页 |
| ·含铬废水处理简介 | 第14-15页 |
| ·目前常用的钒铬分离方法 | 第15-16页 |
| ·水滑石类材料简介 | 第16-20页 |
| ·水滑石概述 | 第16-17页 |
| ·水滑石的基本性质 | 第17-18页 |
|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 ·本课题的意义和任务 | 第20-22页 |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20页 |
| ·本课题的任务 | 第20-22页 |
| 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22-28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22-23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主要药品 | 第22-23页 |
| ·溶液的配制与测定 | 第23-26页 |
| ·五价钒溶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 ·六价铬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 ·五价钒溶液的测定 | 第24-25页 |
| ·六价铬溶液的测定 | 第25-26页 |
| ·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 3 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37页 |
|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 ·煅烧水滑石的制备 | 第28页 |
| ·改性水滑石的制备 | 第28-29页 |
| ·吸附剂的性质表征 | 第29-36页 |
|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9-33页 |
| ·透射电镜测试 | 第33-34页 |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吸附特性实验及吸附特征模型 | 第37-50页 |
|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吸附等温模型 | 第39-43页 |
|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 第39-41页 |
|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 第41页 |
| ·Sips等温吸附模型 | 第41-43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43-47页 |
|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45页 |
|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 ·内部粒子扩散模型 | 第46-47页 |
| ·煅烧水滑石材料对钒的吸附能力与其他吸附剂的比较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5 吸附机理及选择性研究 | 第50-57页 |
| ·CH-Mg/Al和CHV-Mg/Al的选择性 | 第50-51页 |
| ·吸附剂吸附机理的讨论 | 第51-56页 |
| ·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对比研究 | 第51-53页 |
| ·不同时间的XRD分析 | 第53-55页 |
| ·XPS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展望与建议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