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加速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民营经济总量扩张 | 第10-19页 |
一、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政策依据 | 第10-15页 |
(一) 县域经济及其特征 | 第10-11页 |
(二) 民营经济及其经济功能 | 第11-12页 |
(三)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依据 | 第12-15页 |
二、民营经济总量扩张对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5-19页 |
(一) 县域民营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 第15-16页 |
(二) 县域民营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济载体 | 第16-17页 |
(三) 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 | 第17页 |
(四) 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构建和谐贵州的有效方式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9-36页 |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5页 |
(一) 全国经济百强县的总体共性 | 第19-20页 |
(二) 贵州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三) 县域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总量比对 | 第21-25页 |
二、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5-31页 |
(一) 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问题 | 第25-28页 |
(二) 市场环境与生存环境差 | 第28-29页 |
(三) 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29-31页 |
三、制约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第31-36页 |
(一) 客观历史原因 | 第31页 |
(二) 观念与发展思路原因 | 第31-32页 |
(三) 信息服务滞后 | 第32-33页 |
(四) 技术资金滞后 | 第33-34页 |
(五) 管理与人才问题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本土优势 | 第36-43页 |
一、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36-39页 |
(一)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6-37页 |
(二)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7-38页 |
(三) 市场导向原则 | 第38页 |
(四) 统筹兼顾原则 | 第38-39页 |
二、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本土优势 | 第39-43页 |
(一) 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 | 第39-40页 |
(二) 潜在的生物资源与旅游资源 | 第40页 |
(三) 充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40-41页 |
(四)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撑 | 第41页 |
(五) 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后发优势 | 第41-43页 |
第四部分 加速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 第43-57页 |
一、创新观念,强化政府社会服务与管理职能 | 第43-47页 |
(一) 创新观念,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氛围 | 第43-44页 |
(二) 加强对县域特色资源研究,挖掘和培植龙头产业 | 第44-45页 |
(三) 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县域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5-47页 |
二、围绕县域特色资源优势,支持民营资本投入与开发 | 第47-51页 |
(一)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聚集优势、形成特色 | 第47-48页 |
(二) 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产业 | 第48-49页 |
(三) 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49-50页 |
(四) 建立县域特色产品生产基地与交易市场 | 第50-51页 |
三、强化政策指导,完善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51-53页 |
(一) 加强县域市场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 | 第51页 |
(二) 加大县域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51-52页 |
(三) 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 | 第52-53页 |
四、增强县域民营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 第53-54页 |
(一) 健全社保制度,加速县域政策性社会保障的发展 | 第53-54页 |
(二)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凝聚人才创造条件 | 第54页 |
五、完善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导向与宣传导向 | 第54-57页 |
(一) 分类制定淘汰、限制、鼓励发展的产业导向政策 | 第54-55页 |
(二)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工、商、贸”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 第55页 |
(三) 优化舆论环境,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宣传力度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