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一 红豆杉的利用价值 | 第12-13页 |
1 红豆杉的生态价值 | 第12页 |
2 红豆杉的经济价值 | 第12-13页 |
二 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 形态学特性 | 第13页 |
2 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生态因子 | 第13-14页 |
3 繁殖方式 | 第14页 |
三 红豆杉天然种群的规模与年龄结构 | 第14-15页 |
四 种子雨 | 第15-16页 |
1 种子雨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15页 |
2 种子雨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国内外种子雨的研究热点 | 第16页 |
五 土壤种子库 | 第16-19页 |
1 土壤种子库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 国内外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热点 | 第18-19页 |
六 种子雨和种子库、幼苗库、植被的关系 | 第19-20页 |
第1章 研究地区概况、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8页 |
·研究地区概况及样地的选择 | 第20-22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0-21页 |
·样地南方红豆杉种群的调查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种子雨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四唑法 | 第24-25页 |
·种群龄级的确定及种群龄级结构图的绘制 | 第25页 |
·南方红豆杉生命表的编制 | 第25-26页 |
·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及消失率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7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天然南方红豆杉种子雨特征的研究 | 第28-40页 |
·南方红豆杉种子雨的时空格局 | 第28-34页 |
·种子雨的时间动态 | 第28-33页 |
·种子雨的空间格局 | 第33-34页 |
·种子雨数量与质量 | 第34-37页 |
·种子雨数量 | 第34-37页 |
·高峰期的种子雨量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南方红豆杉种子雨时间动态、空间格局及种子雨量大小 | 第37-39页 |
·种子雨的质量与命运 | 第39-40页 |
第3章 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土壤种子库研究 | 第40-48页 |
·土壤种子库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 | 第40-44页 |
·土壤种子生活力的鉴定 | 第44-4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第4章 天然南方红豆杉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的联系 | 第48-54页 |
·种子雨到土壤种子库过程中种子损失量计算 | 第48-5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第5章 天然南方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分析 | 第54-62页 |
·种群龄级结构及分析 | 第54-55页 |
·南方红豆杉生命表及分析 | 第55-57页 |
·南方红豆杉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及消失率曲线的分析 | 第57-59页 |
·南方红豆杉种群存活曲线分析 | 第57-58页 |
·南方红豆杉种群死亡率曲线及消失率曲线的分析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2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6页 |
·天然南方红豆衫种子雨特征 | 第62页 |
·种子雨的时间动态 | 第62页 |
·种子雨的空间格局 | 第62页 |
·种子雨量的大小 | 第62页 |
·南方红豆杉土壤种子库的特征 | 第62-63页 |
·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和水平特征 | 第62页 |
·土壤中种子的生活力 | 第62-63页 |
·南方红豆杉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之间的联系 | 第63页 |
·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 | 第63页 |
·种群龄级结构 | 第63页 |
·种群生命表 | 第63页 |
·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及消失率曲线 | 第63页 |
·南方红豆杉种群濒危原因探讨及保护对策 | 第63-66页 |
·濒危原因探讨 | 第63-64页 |
·南方红豆杉的保护对策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