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硬件虚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基于虚拟技术的Rootkit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3-15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Rootkit技术及检测技术分析 | 第16-27页 |
·互联网存在的安全威胁 | 第16-17页 |
·Rootkit技术分析 | 第17-22页 |
·Rootkit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Rootkit技术的分类 | 第18-21页 |
·新型Rootkit技术分析 | 第21-22页 |
·Rootkit检测技术分析 | 第22-26页 |
·Rootkit检测技术概述 | 第22-23页 |
·Rootkit检测技术分类 | 第23-25页 |
·现有检测技术优缺点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虚拟技术分析 | 第27-37页 |
·传统虚拟技术分析 | 第27-30页 |
·虚拟技术概述 | 第27-28页 |
·虚拟技术使用平台的发展 | 第28-29页 |
·虚拟技术的分类 | 第29页 |
·软件虚拟技术的不足 | 第29-30页 |
·Intel硬件虚拟技术 | 第30-35页 |
·硬件虚拟化条件 | 第30-32页 |
·现有X86 架构虚拟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Intel VT技术分析 | 第33-35页 |
·基于虚拟技术的Rootkit检测技术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硬件虚拟技术的Rootkit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37-45页 |
·整体设计 | 第37-39页 |
·设计目标 | 第37-38页 |
·设计原则 | 第38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38页 |
·检测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38-39页 |
·硬件虚拟机模块的设计 | 第39-41页 |
·硬件虚拟机启动方式 | 第39-40页 |
·硬件虚拟机的初始化 | 第40页 |
·硬件虚拟机的运行 | 第40页 |
·目标操作系统的迁移 | 第40-41页 |
·检测和保护模块的设计 | 第41-43页 |
·如何集成检测和保护模块 | 第41页 |
·检测和保护内容的选择 | 第41-43页 |
·检测强度和系统性能的平衡 | 第43页 |
·日志显示模块的设计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基于硬件虚拟技术的Rootkit检测系统的实现 | 第45-57页 |
·硬件虚拟机模块的实现 | 第45-50页 |
·硬件虚拟机模块的启动 | 第45-46页 |
·硬件虚拟机模块的初始化 | 第46-48页 |
·启动目标操作系统 | 第48-49页 |
·硬件虚拟机运行后对VM Exit的处理 | 第49-50页 |
·硬件虚拟机的关闭 | 第50页 |
·检测和保护模块的实现 | 第50-53页 |
·集成检测和保护模块 | 第50页 |
·检测和保护的实现 | 第50-53页 |
·日志显示模块的实现 | 第53-54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4-56页 |
·Intel VT技术的安全性 | 第55页 |
·检测系统的安全性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57-61页 |
·测试目的 | 第57页 |
·测试环境 | 第57页 |
·测试内容 | 第57-60页 |
·功能测试 | 第57-58页 |
·性能测试 | 第58-60页 |
·兼容性测试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束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