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合理井网系统研究--以吉林油田大45区块为例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目次第8-10页
前言第10-14页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2、研究现状第10-11页
 3、研究内容第11-12页
 4、技术路线第12-13页
 5、已完成的工作量第13-14页
1、区域地质特征第14-24页
   ·、构造位置第14-15页
   ·、开发状况第15-19页
   ·、储层的微观特征第19-24页
2、大45区块动态分析评价第24-32页
   ·、水井注水状况第24-26页
   ·、地层压力变化情况第26-28页
   ·、油井产油能力第28-29页
   ·、区块动态预测采收率评价第29-32页
3、大45区块井网适应性分析第32-58页
   ·、大45区块微观渗流特征第32-52页
     ·喉道特征第32-37页
     ·粘土矿物分析第37-38页
     ·可动流体百分数分析第38-42页
     ·压敏实验分析第42-47页
     ·启动压力梯度试验分析第47-50页
     ·大45区块微观试验总结第50-52页
   ·大45区块井网不适应的表现特征第52-55页
     ·递减较快第52页
     ·地层压力恢复慢第52-53页
     ·变差井组比重较大第53-55页
   ·大45区块井网不适应原因分析第55-58页
     ·区块排距影响第55页
     ·粘土矿物对渗透率的影响第55-56页
     ·人工裂缝延伸与注水效果第56-58页
4、大45区块合理井网研究第58-86页
   ·矩形五点井网的优点第61-62页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矩形井网和反九点井网对比研究第62-74页
   ·基于极限井网密度和极限井排距公式的合理井排距确定第74-77页
   ·井网调整方案第77-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作者简介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徐家围子地区火成岩岩性识别的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下一篇:萨南开发区储层性质与微生物驱油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