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概述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2. 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研究综述 | 第10-26页 |
·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影响因素和设置原则分析 | 第10-16页 |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限制因素 | 第10-14页 |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第11页 |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 | 第12页 |
·垃圾产生量集中度 | 第12页 |
·市政设施 | 第12-13页 |
·服务年限 | 第13页 |
·相关法律法规 | 第13页 |
·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 | 第13-14页 |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现状 | 第14页 |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限制因素和设置原则 | 第15-16页 |
·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限制因素 | 第15-16页 |
·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原则 | 第16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理论 | 第16-19页 |
·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设施选址问题的分类 | 第18-19页 |
·设施选址模型及其求解 | 第19-24页 |
·连续选址模型及算法 | 第19-21页 |
·离散选址模型及算法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第26-4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6-35页 |
·乌鲁木齐县概况 | 第26-2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28页 |
·社会环境概况 | 第28-29页 |
·乌鲁木齐县旅游资源 | 第29-32页 |
·旅游业发展历程 | 第30页 |
·主要景点介绍 | 第30-32页 |
·南山景区概况 | 第32-35页 |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 第32-34页 |
·南山景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南山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第35-46页 |
·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人口因素 | 第35-36页 |
·居民生活水平指标 | 第36页 |
·景区建设发展状况指标 | 第36页 |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介绍 | 第36-37页 |
·南山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第37-46页 |
·预测方法的选取 | 第37-38页 |
·GM(1,1)模型介绍 | 第38-40页 |
·南山景区居住人口及旅游人数预测 | 第40-45页 |
·南山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第48-60页 |
·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初次优化的集合覆盖模型 | 第48-50页 |
·二次优化的费用现值最小模型 | 第50-52页 |
·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在南山景区的应用 | 第52-58页 |
·初次优化 | 第53-56页 |
·二次优化 | 第56-58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不足 | 第60-61页 |
·创新点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中转站费用现值PV_λ的计算在MATLAB 中实现的程序代码 | 第65-68页 |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一、参与课题 | 第68页 |
二、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