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及基本理论 | 第12-34页 |
第一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 第12-16页 |
一、银行监管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3页 |
三、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产生及演变 | 第13-15页 |
四、银行监管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 第16-19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法理学基础 | 第19-21页 |
第三节 银行监管法的性质 | 第21-23页 |
一、银行监管法属于公法范畴 | 第21页 |
二、银行监管法具有社会本位法属性 | 第21-22页 |
三、银行监管法是衡权法 | 第22-23页 |
第四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原则与目标 | 第23-27页 |
一、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原则 | 第23-25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目标 | 第25-27页 |
第五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 | 第27-32页 |
一、市场准入制度 | 第27-28页 |
二、谨慎监管制度 | 第28-29页 |
三、危机处理机制的监管制度 | 第29-32页 |
四、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WTO 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34-39页 |
第一节 WTO 框架下银行法律制度的规定 | 第34-35页 |
一、《关于1994 年关税贸易总协定》 | 第34-35页 |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附录 | 第35页 |
三、《金融服务承诺谅解协议》及《金融服务协议》 | 第35页 |
四、《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 第35页 |
第二节 加入WTO 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一、对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影响 | 第36页 |
二、对我国银行监管理念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对我国银行监管方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9-50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立法现状 | 第39-41页 |
一、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二、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41-47页 |
一、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的不足 | 第41-43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内容存在的不足 | 第43-47页 |
第三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与WTO 的不和谐之处 | 第47-49页 |
一、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与WTO 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相符 | 第48页 |
二、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不协调间接地构成了对WTO 法律制度的抵触 | 第48页 |
三、在促进银行监管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 第48-49页 |
四、诸多具体制度的选择与WTO 法律制度相抵触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 | 第50-64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模式借鉴 | 第50-56页 |
一、国际银行监管法律模式 | 第50-55页 |
二、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 | 第56-61页 |
一、完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和理念 | 第56-58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内容的完善 | 第58-61页 |
第三节 金融危机下,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61-62页 |
一、在立法上,应该建立危机应急预案 | 第62页 |
二、充分重视国际间合作 | 第62页 |
三、强调行业自律的同时,不可忽视外部监管的作用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