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研究目地和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7-13页 |
·大豆群体微气候研究 | 第7-9页 |
·不同大豆群体生长发育动态 | 第9页 |
·不同大豆群体的器官建成 | 第9-13页 |
·大豆籽粒的产量及品质 | 第13页 |
·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14页 |
·供试材料 | 第14页 |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测定方法、项目及有关公式 | 第15-16页 |
·取样方法 | 第15页 |
·考查指标 | 第15-16页 |
·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密度对大豆群体微气候的影响 | 第17-23页 |
·不同密度大豆R5 期群体内部光强分布 | 第17-18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垂直分布 | 第17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的透光率 | 第17-18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内CO_2 浓度昼夜变化 | 第18-19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内湿度昼夜变化 | 第19-20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内湿度日变化 | 第19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湿度夜变化 | 第19-20页 |
·不同密度大豆群体内温度昼夜变化 | 第20-21页 |
·不同大豆群体冠层温度昼夜变化 | 第20-21页 |
·不同大豆群体叶温昼夜变化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生育时期变化 | 第23-25页 |
·密度对大豆生育时期的影响 | 第23页 |
·密度对大豆茎节数发育进程的影响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五章 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器官建成及碳、氮代谢规律 | 第25-56页 |
·密度对大豆形态器官建成的影响 | 第25-38页 |
·不同密度大豆个体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25页 |
·不同密度大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25-26页 |
·叶的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26-29页 |
·叶柄的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29-32页 |
·茎秆的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32-36页 |
·根的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36-37页 |
·密度对大豆干物质阶段分配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密度对大豆生殖器官建成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不同密度条件下花生长与脱落状况 | 第38页 |
·不同密度条件下荚生长与脱落状况 | 第38-40页 |
·不同密度大豆落荚率与荚分布规律 | 第40-41页 |
·密度对大豆碳代谢的影响 | 第41-47页 |
·不同密度大豆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 第41-43页 |
·不同密度大豆各器官蔗糖含量的变化动态 | 第43-44页 |
·不同密度大豆各器官淀粉百分含量的变化动态 | 第44-46页 |
·不同密度大豆转化酶活性的变化动态 | 第46-47页 |
·密度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根系活力的变化动态 | 第47-48页 |
·不同密度大豆各器官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动态 | 第48-49页 |
·不同密度大豆各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 | 第49-50页 |
·密度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50-54页 |
·不同密度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50-51页 |
·不同密度大豆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51-52页 |
·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 | 第52-53页 |
·不同密度大豆蒸腾速率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密度对大豆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密度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密度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第56页 |
·密度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大豆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 | 第59页 |
·研究大豆各器官生长、代谢规律的意义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