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上篇 文献研究 | 第13-23页 |
1 中医对沙眼衣原体感染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认识 | 第13-16页 |
·病名的认识 | 第13页 |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法 | 第14-16页 |
2. 现代医学对沙眼衣原体感染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认识 | 第16-23页 |
·女性抗精子免疫性不孕与沙眼衣原体感染 | 第16-18页 |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功能变化 | 第18页 |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细胞凋亡 | 第18-20页 |
·沙眼衣原体感染模型及抗精子免疫模型 | 第20页 |
·抗精子抗体免疫性不孕及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 第20-23页 |
中篇 临床研究 | 第23-3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诊断标准 | 第23页 |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2 方法 | 第24-25页 |
·分组方法 | 第24页 |
·治疗方法 | 第24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24-25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3. 结果 | 第25-29页 |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 | 第25-26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组治疗前后AsAb下降情况的比较 | 第27页 |
·两组治疗后AsAb转阴率比较 | 第27-28页 |
·两组治疗后CT转阴率比较 | 第28页 |
·两组CT转阴的治疗疗程比较 | 第28页 |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比较 | 第28页 |
·两组治疗后妊娠率比较 | 第28-29页 |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第29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29-37页 |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沙眼衣原体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相关因素 | 第30-31页 |
·清湿化瘀合剂组方依据及分析 | 第31-33页 |
·疗效与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下篇 实验研究 | 第37-5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7-42页 |
·动物与材料 | 第37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37-38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38-39页 |
·正式实验 | 第39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39-42页 |
·统计方法 | 第42页 |
3. 结果 | 第42-47页 |
·一般情况 | 第42页 |
·各组造模前后体重的变化 | 第42-43页 |
·各种大鼠血清AsAb定量的变化 | 第43页 |
·各种大鼠子宫组织Fas、Fas-L、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 | 第43-45页 |
·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3页 |
·沙眼衣原体感染抗精子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清湿化瘀合剂对沙眼衣原体感染抗精子免疫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49-5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7页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附录二:附图 | 第59-67页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