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引言 | 第8-9页 |
·非病毒载体 | 第9-21页 |
·阳离子脂质体 | 第9-11页 |
·聚合物载体 | 第11-17页 |
·传统阳离子聚合物载体 | 第12-14页 |
·新型阳离子聚合物载体 | 第14-16页 |
·新型氢键型聚合物载体 | 第16-17页 |
·多功能纳米载体 | 第17-21页 |
·量子点 | 第17-18页 |
·金纳米粒子 | 第18-19页 |
·硅纳米粒子 | 第19-20页 |
·磁性纳米粒子 | 第20-21页 |
·碳纳米管及石墨烯 | 第21页 |
·纳米金刚石 | 第21-24页 |
·纳米金刚石的荧光 | 第22页 |
·纳米金刚石的生物医学应用 | 第22-24页 |
·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24-26页 |
第二章 ND-PDMAEMA聚合物纳米刷的制备和表征 | 第2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原料 | 第26-27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27-29页 |
·合成2-溴代异丁酸羟乙酯(HEBrib) | 第27页 |
·合成表面溴取代的纳米金刚石引发剂(ND-Br) | 第27-28页 |
·合成ND-PDMAEMA聚合物纳米刷 | 第28-2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29-30页 |
·核磁(~1H NMR) | 第29页 |
·凝胶渗透色谱(GPC) | 第29页 |
·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sis) | 第29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9-30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30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30页 |
·Zeta电位分析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0-31页 |
·元素分析(EA) | 第31-32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32-34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34-35页 |
·Zeta电位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纳米金刚石聚合物刷ND-PDMAEMA与质粒DNA的相互作用 | 第37-49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试剂和耗材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菌体培养和质粒提取 | 第38-40页 |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 第38-39页 |
·菌体培养(摇菌) | 第39页 |
·质粒提取 | 第39-40页 |
·金刚石聚合物刷/pDNA复合物的制备 | 第4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0-41页 |
·Zeta电位检测 | 第41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41页 |
·复合物稳定性测试 | 第41页 |
·载体/pDNA复合物抗酶解能力测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41-43页 |
·复合物的尺寸与形貌 | 第43-44页 |
·Zeta电位分析 | 第44-45页 |
·载体/pDNA复合物稳定性测试 | 第45-47页 |
·载体/pDNA复合物抗酶解能力测试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纳米金刚石聚合物刷ND-PDMAEMA介导的体外基因转染及细胞毒性研究 | 第49-61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4页 |
·试剂耗材 | 第49-50页 |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载体转染效率的测定 | 第51-52页 |
·体外转染实验 | 第51页 |
·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活性测定 | 第51页 |
·BCA法测定总蛋白 | 第51-52页 |
·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测定 | 第52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成像 | 第52-53页 |
·MTT法考察细胞毒性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荧光素酶质粒转染效率分析 | 第54-55页 |
·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效率分析 | 第55-57页 |
·纳米金刚石的细胞成像能力 | 第57-59页 |
·纳米金刚石聚合物刷的细胞毒性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