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8页
图清单第18-30页
表清单第30-33页
变量注释表第33-34页
1 绪论第34-49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34-35页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5-44页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44-47页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第47-49页
2 沿空巷道上覆基本顶四种断裂结构形式分析第49-79页
   ·引言第49页
   ·沿空巷道上覆基本顶四种断裂结构形式第49-50页
   ·基本顶断裂结构形式下窄帮静载荷计算公式的理论推导第50-57页
   ·基于基本顶断裂结构形式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分析第57-60页
   ·基本顶四种断裂结构形式下窄帮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分析第60-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3 基本顶断裂回转对窄帮的动载效应数值模拟分析第79-102页
   ·引言第79页
   ·LS-DYNA 软件简介第79-80页
   ·数值模型建立第80-81页
   ·模拟方案第81-82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2-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4 窄帮力学模型和混凝土人造帮蠕变特性分析第102-127页
   ·引言第102页
   ·窄帮力学模型第102-104页
   ·混凝土人造帮强度配比力学实验第104-107页
   ·混凝土人造帮蠕变力学实验第107-112页
   ·混凝土人造帮蠕变模型确定第112-119页
   ·混凝土人造帮破坏准则的确定第119-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5 大尺寸人造帮蠕变特性物理实验分析第127-158页
   ·引言第127页
   ·10000 kN 大尺寸蠕变试验系统的研制第127-131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131-134页
   ·人造帮蠕变特性实验分析第134-142页
   ·锚栓强化人造帮蠕变特性实验分析第142-147页
   ·不同构筑方式人造帮蠕变特性实验分析第147-154页
   ·“软+硬”人造帮的结构效应提出第154-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6 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第158-170页
   ·引言第158页
   ·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第158-159页
   ·基本顶断裂结构形式的判定方法第159-160页
   ·沿空巷道适用类型第160-161页
   ·窄帮强度与尺寸的合理确定第161-164页
   ·沿空巷道整体稳定性控制技术第164-169页
   ·沿空巷道围岩监测技术第169页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7 工业性试验研究第170-211页
   ·引言第170页
   ·预筑人造帮置换窄煤柱的二步骤沿空掘巷新技术第170-179页
   ·综采原位沿空留巷技术第179-188页
   ·综放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的时效性研究及控制技术第188-201页
   ·新型高水速凝材料沿空留巷技术第201-209页
   ·本章小结第209-211页
8 结论及展望第211-214页
   ·主要结论第211-213页
   ·展望第213-214页
参考文献第214-222页
作者简历第222-227页
 一、基本情况第222页
 二、学术论文第222-224页
 三、专利情况第224页
 四、获奖情况第224页
 五、研究项目第224-22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序SAR影像的地下资源开采导致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与应用
下一篇:大型露天煤矿他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系统优化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