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平台下基于IPSec的VPN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虚拟专用网 | 第11-21页 |
·VPN概述 | 第11-13页 |
·VPN的产生 | 第11页 |
·实施VPN的优点 | 第11-12页 |
·VPN的分类 | 第12-13页 |
·VPN的关键技术 | 第13-16页 |
·隧道技术 | 第13-14页 |
·用户认证技术 | 第14-15页 |
·数据加密技术 | 第15-16页 |
·VPN的实施方案 | 第16-21页 |
·PPTP | 第16-17页 |
·L2TP | 第17-18页 |
·IPSec | 第18-19页 |
·PPTP/L2TP/IPSec的比较 | 第19-21页 |
第三章 IPSec系统概述 | 第21-35页 |
·IPSec安全体系结构和功能 | 第21-22页 |
·IPSec的工作原理 | 第22-25页 |
·外出处理过程 | 第23-24页 |
·进入处理过程 | 第24-25页 |
·安全联盟(SA) | 第25-26页 |
·认证头(AH) | 第26-29页 |
·AH格式 | 第26-27页 |
·AH操作模式 | 第27-29页 |
·ESP | 第29-33页 |
·ESP数据包格式 | 第29-31页 |
·ESP操作模式 | 第31-33页 |
·Internet密钥交换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VPN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49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37页 |
·VPN网关的工作流程 | 第37-38页 |
·外出数据包的处理 | 第37页 |
·进入数据包的处理 | 第37-38页 |
·VPN网关的设计细节 | 第38-42页 |
·IKE动态管理模块设计 | 第38页 |
·IPSec的工作模式 | 第38-39页 |
·策略库的设计 | 第39-41页 |
·安全联盟数据库的设计 | 第41-42页 |
·关键模块实现所用到的技术 | 第42-48页 |
·IKE动态管理模块 | 第42-44页 |
·IPSec处理模块 | 第44-47页 |
·IPSec处理模块与应用程序的接口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利用IP构造VPN网关和测试 | 第49-59页 |
·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构造过程 | 第50-55页 |
·系统配置 | 第50-51页 |
·FreeS/WAN的安装 | 第51页 |
·FreeS/WAN的配置 | 第51-53页 |
·具体构造VPN网关 | 第53-55页 |
·VPN网关测试 | 第55-58页 |
·功能测试 | 第55-57页 |
·应用模式测试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课题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