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钢—混凝土梁桥负弯矩区抗裂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定义 | 第10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原理 | 第10-11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成与形式 | 第11-17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成 | 第12-14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形式 | 第14-15页 |
·组合梁的特点 | 第15-17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简史 | 第17-20页 |
·组合梁在国外的发展和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组合梁在国内的发展和研究情况 | 第18-19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文工作的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理论研究 | 第22-38页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与计算 | 第22-26页 |
·截面的几何特性计算 | 第22-24页 |
·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应力分布 | 第24-26页 |
·负弯矩区的力学特点 | 第26-27页 |
·负弯矩区的截面内力 | 第26页 |
·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 | 第26-27页 |
·抗裂验算及抗裂判断准则 | 第27-31页 |
·抗裂控制措施与效果分析 | 第27-29页 |
·抗裂性能效应的数值分析 | 第29-30页 |
·抗裂准则判断 | 第30-31页 |
·裂缝成因分析及裂缝宽度计算 | 第31-37页 |
·负弯矩区桥面板裂缝成因分析 | 第31-33页 |
·组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计算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计算机建模 | 第38-48页 |
·负弯矩区建模方法的简介 | 第38-39页 |
·基本假设及模型概述 | 第39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9-42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42-45页 |
·建模过程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分析 | 第48-72页 |
·不同预应力条件下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分析 | 第48-54页 |
·弯矩—挠度曲线图 | 第48-50页 |
·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开裂荷载比较 | 第50-53页 |
·不同预应力条件下的裂缝宽度及裂缝分布图 | 第53-54页 |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负弯矩区抗裂性能分析 | 第54-59页 |
·弯矩—挠度曲线图 | 第54-56页 |
·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开裂荷载比较 | 第56-57页 |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的裂缝宽度及裂缝分布图 | 第57-59页 |
·不同配筋率条件下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分析 | 第59-64页 |
·弯矩—挠度曲线图 | 第59-60页 |
·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开裂荷载比较 | 第60-62页 |
·不同配筋率条件下的裂缝宽度及裂缝分布图 | 第62-64页 |
·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因素 | 第64-65页 |
·弯矩—应变时程曲线图 | 第65-67页 |
·混凝土板Z向应变时程曲线图 | 第65-66页 |
·钢箱梁Z向应变时程曲线图 | 第66-67页 |
·应力云图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
获奖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