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湿地的功能和作用 | 第10-11页 |
·城市湿地资源的破坏 | 第11页 |
·生态旅游的发展 | 第11-12页 |
·生态设计思想的深入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际上对城市湿地景观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对城市湿地景观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2 城市湿地景观的类型 | 第17-23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湿地 | 第17页 |
·景观 | 第17-18页 |
·城市湿地景观 | 第18-19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常见类型 | 第19-23页 |
·湿地自然保护区 | 第20-21页 |
·湿地风景名胜区 | 第21页 |
·湿地公园 | 第21页 |
·景观展示型湿地 | 第21-23页 |
3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 第23-29页 |
·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 | 第23-24页 |
·景观美学设计理论 | 第24-25页 |
·游憩心理学理论 | 第25-26页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26-29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26页 |
·保护性原则 | 第26页 |
·持续性原则 | 第26-27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27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27页 |
·地方性原则 | 第27-29页 |
4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 | 第29-40页 |
·生态健康目标 | 第29-31页 |
·自然纯洁性 | 第29-30页 |
·系统整合性 | 第30-31页 |
·环境舒适性 | 第31页 |
·景观美学目标 | 第31-35页 |
·生态美 | 第32-33页 |
·艺术美 | 第33-34页 |
·意境美 | 第34-35页 |
·文化教育目标 | 第35-40页 |
·场所特征和历史文脉 | 第36-37页 |
·自然体验和科普教育 | 第37-38页 |
·精神感悟和思想教化 | 第38-40页 |
5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 | 第40-53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保护规划 | 第40-42页 |
·区域协调规划 | 第40-41页 |
·保护分区规划 | 第41-42页 |
·生物物种保护规划 | 第42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空间布局 | 第42-47页 |
·平面公共空间 | 第42-44页 |
·立体多维空间 | 第44页 |
·游览网络空间 | 第44-47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形态设计 | 第47-53页 |
·植物群落形态设计 | 第47-50页 |
·水岸设计 | 第50-52页 |
·人工辅助设施设计 | 第52-53页 |
6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现途径 | 第53-58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保护 | 第53-55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恢复 | 第55-56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重建 | 第56页 |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管理 | 第56-58页 |
7 案例分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第58-71页 |
·公园概况 | 第58-61页 |
·杭州西溪湿地系统的环境状况 | 第61-64页 |
·成功经验和方法借鉴 | 第64-68页 |
·湿地系统保护模式探索和保护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8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表Ⅰ 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 第77-78页 |
附表Ⅱ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 | 第78-80页 |
附表Ⅲ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 | 第80-81页 |
附表Ⅳ 国家湿地公园名录 | 第81页 |
附表Ⅴ 常见湿地植物配置概览表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