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行无限延伸--湖北省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旅游纪念品概述及其设计理论 | 第12-21页 |
·旅游纪念品概念 | 第12-14页 |
·旅游产品 | 第12页 |
·旅游商品 | 第12-13页 |
·旅游纪念品 | 第13-14页 |
·旅游纪念品特点 | 第14-15页 |
·纪念性 | 第14页 |
·文化性 | 第14页 |
·地域性 | 第14页 |
·艺术性 | 第14-15页 |
·时尚性 | 第15页 |
·便携性 | 第15页 |
·旅游纪念品的分类 | 第15-16页 |
·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导向 | 第16-18页 |
·旅游纪念品之于游客 | 第16-17页 |
·纪念与回味 | 第16页 |
·欣赏收藏 | 第16页 |
·馈赠功用和实用价值 | 第16-17页 |
·旅游纪念品之与景点 | 第17-18页 |
·承载并传播旅游地的文化 | 第17页 |
·扩大旅游地知名度,吸引新的游客 | 第17页 |
·增加旅游地的经济收入 | 第17-18页 |
·旅游纪念品设计理论 | 第18-21页 |
·旅游纪念品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旅游纪念品设计要素 | 第19-21页 |
第3章 湖北省旅游文化产品的调查分析 | 第21-25页 |
·湖北文化特征 | 第21-22页 |
·历史文化资源 | 第21页 |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 第21页 |
·自然文化资源 | 第21-22页 |
·近现代革命文化资源 | 第22页 |
·湖北省旅游纪念品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 第22-25页 |
·种类丰富,资源独特,但缺乏影响力 | 第22-23页 |
·销售初具规模,但品牌效应不强 | 第23页 |
·研发日趋进步,但专业性设计有待加强 | 第23-25页 |
第4章 湖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策略 | 第25-42页 |
·文化与品牌 | 第25-28页 |
·挖掘文化资源 | 第25-26页 |
·突出地域特色 | 第26-27页 |
·再现景点特色 | 第26-27页 |
·展现物产特色 | 第27页 |
·重视人群差异 | 第27-28页 |
·造型与功能 | 第28-32页 |
·湖北地域元素在造型上的利用与发挥 | 第29-31页 |
·流行主题的表达策略 | 第31-32页 |
·材质与色彩 | 第32-36页 |
·充分表达设计的文化题材 | 第33-34页 |
·体现设计作品的材质美 | 第34-35页 |
·本地特色材料和储量丰富材料的合理利用 | 第35页 |
·与审美主体人类的和谐、环境友好 | 第35-36页 |
·艺术与技术 | 第36-40页 |
·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 | 第36-38页 |
·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结 | 第38-39页 |
·民间工艺工具现代化或部分流程现代化 | 第39-40页 |
·现代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 | 第40页 |
·展示与传播 | 第40-42页 |
第5章 黄鹤楼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 | 第42-57页 |
·黄鹤楼概述 | 第42-45页 |
·黄鹤楼文化简述 | 第42-43页 |
·黄鹤楼的历史渊源 | 第42-43页 |
·黄鹤楼诗文 | 第43页 |
·黄鹤楼主要景点简介 | 第43-45页 |
·黄鹤楼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及传播状现状 | 第45-51页 |
·黄鹤楼旅游纪念品市场调查 | 第45-50页 |
·黄鹤楼旅游纪念品的优势与不足 | 第50-51页 |
·黄鹤楼旅游纪念品的研究意义与潜在发展趋势分析 | 第51-52页 |
·黄鹤楼旅游纪念品设计 | 第52-57页 |
·实践1 门票设计 | 第52-55页 |
·门票设计背景 | 第52页 |
·黄鹤楼门票 | 第52页 |
·设计原则 | 第52-53页 |
·设计具体方案 | 第53-55页 |
·实践2 文具设计 | 第55-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7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57页 |
·继续研究的潜能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图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