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费用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 ·国外文献 | 第19-21页 |
| ·国内文献 | 第21-24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框架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药品费用概述 | 第28-49页 |
| ·药品费用的现状和原因 | 第28-39页 |
| ·世界范围药品费用情况 | 第28-30页 |
| ·我国药品费用状况 | 第30-32页 |
| ·药品费用增长的原因 | 第32-39页 |
| ·药品费用控制的必要性 | 第39-43页 |
| ·卫生资源有限性的限制 | 第39-41页 |
| ·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 第41-42页 |
| ·减轻政府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 第42-43页 |
| ·药品费用控制的难点分析 | 第43-49页 |
| ·药品需求是健康需求的派生需求 | 第43-44页 |
| ·药品市场的自然垄断 | 第44-46页 |
| ·药品的低价格弹性 | 第46页 |
| ·药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诱导需求 | 第46-48页 |
| ·药品消费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药品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80页 |
| ·我国药品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9-62页 |
| ·概念界定 | 第49-50页 |
|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 ·数据来源与描述 | 第52-53页 |
| ·主要结果 | 第53-61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61-62页 |
| ·影响药品费用的相关利益方 | 第62-69页 |
| ·药品消费的需求方 | 第63-64页 |
| ·医生地位和行为 | 第64-67页 |
| ·药品消费的供给方 | 第67-68页 |
| ·药品费用的支付方 | 第68-69页 |
| ·相关利益方的博弈 | 第69-72页 |
| ·患者与医生的博弈 | 第69-70页 |
| ·药厂与医院的博弈 | 第70-71页 |
| ·引入第三方支付方后的影响 | 第71-72页 |
| ·我国医疗体制如何影响药品费用 | 第72-80页 |
| ·"以药养医"制度的影响 | 第72-75页 |
| ·药品流通体制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 ·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 | 第78-80页 |
| 第四章 药品费用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80-94页 |
| ·药品市场的结构形式 | 第80-83页 |
| ·完全竞争的药品市场 | 第80-81页 |
| ·完全垄断的药品市场 | 第81-82页 |
| ·垄断竞争的药品市场 | 第82-83页 |
| ·寡头垄断的药品市场 | 第83页 |
| ·药品的弹性分析 | 第83-85页 |
| ·药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 第83-84页 |
| ·药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 第84页 |
| ·药品的供给弹性 | 第84-85页 |
| ·控制药品市场供需的理论基础 | 第85-92页 |
| ·价格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85-86页 |
| ·医患委托—代理理论 | 第86-87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87-90页 |
| ·供给诱导需求理论 | 第90-92页 |
| ·第三方对药品费用的约束理论 | 第92-94页 |
| ·改变了医患双方的关系 | 第92页 |
| ·强大谈判能力的购买者 | 第92-93页 |
| ·最佳的控制主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国外药品费用控制的实践经验 | 第94-106页 |
| ·直接药品价格控制 | 第95-96页 |
| ·欧盟的药品价格控制政策 | 第95页 |
| ·美国的药品价格控制政策 | 第95-96页 |
| ·英国的药品利润控制政策 | 第96页 |
| ·参考价格制度 | 第96-100页 |
| ·参考价格制度简述 | 第96-97页 |
| ·参考价格制度的重要前提 | 第97-98页 |
| ·参考价格制度控制药品费用的原理 | 第98-99页 |
| ·参考价格制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99-100页 |
| ·病人共付制度 | 第100-102页 |
| ·共付制度的形式 | 第100-101页 |
| ·共付制度控制药品费用的原理 | 第101页 |
| ·共付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101-102页 |
| ·药物经济学在药费控制中的应用 | 第102-106页 |
|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第102-103页 |
| ·药物经济学在药费控制中的作用 | 第103-104页 |
| ·药物经济学在药费控制中的实践 | 第104-106页 |
| 第六章 我国药品费用控制政策评析 | 第106-127页 |
| ·药品降价政策 | 第106-110页 |
| ·政策进程 | 第106-107页 |
| ·政策效果 | 第107-110页 |
| ·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110-123页 |
| ·理论构想 | 第110-112页 |
| ·实证研究 | 第112-120页 |
| ·对政策实施的思考 | 第120-123页 |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 | 第123-127页 |
| ·政策进程 | 第123页 |
| ·理论基础 | 第123-124页 |
| ·效果评述 | 第124-127页 |
| 第七章 我国药品费用控制机制设想与政策建议 | 第127-137页 |
| ·药品费用控制机制的设想 | 第127-132页 |
| ·供方和需方药品费用控制机制 | 第127-130页 |
| ·基于医生行为的药品费用控制机制 | 第130-132页 |
| ·政策建议 | 第132-137页 |
| ·改变"以药养医"的医院补偿机制 | 第132-133页 |
| ·增加药品和医生的信息公开 | 第133页 |
| ·完善第三方支付机制 | 第133-134页 |
| ·建立以参考价格制度为主的药品报销政策 | 第134-135页 |
| ·完善政府药品的价格管制 | 第135-136页 |
| ·规范监督医生的处方行为 | 第136页 |
| ·多种费用控制措施共同作用 | 第136-137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37-140页 |
| ·主要结论 | 第137-13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38-139页 |
| ·不足之处 | 第139-14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6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