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聚乳酸与丝素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8-19页 |
·引言 | 第8页 |
·聚乳酸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直接合成聚乳酸的研究 | 第8-10页 |
·丙交酯开环聚合的研究 | 第10-12页 |
·聚乳酸共聚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丝素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丝素蛋白改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共混体系 | 第16页 |
·共聚体系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各章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氯化亚锡/对甲苯磺酸催化熔融缩聚制备蚕丝蛋白/L- 乳酸共聚物 | 第19-38页 |
·前言 | 第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原料 | 第19页 |
·PLASF 共聚物的制备 | 第19-20页 |
·仪器表征 | 第20-21页 |
·投料比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 第21-30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共聚物链结构分析 | 第22-28页 |
·红外分析 | 第22-25页 |
·核磁分析 | 第25-28页 |
·共聚物聚集态分析 | 第28-30页 |
·DSC 分析 | 第28-29页 |
·X-衍射分析 | 第29页 |
·电镜分析 | 第29-30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30-31页 |
·共聚物链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共聚物聚集态分析 | 第32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32-33页 |
·共聚物链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共聚物聚集态分析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5-37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的研究 | 第35页 |
·共聚物链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共聚物聚集态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异辛酸亚锡/对甲苯磺酸催化熔融缩聚制备蚕丝蛋白/L-乳酸共聚物 | 第38-51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页 |
·原料 | 第38页 |
·PSFLA 共聚物的制备 | 第38页 |
·仪器表征 | 第38页 |
·投料比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 第38-44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38-39页 |
·链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红外分析 | 第39-40页 |
·核磁分析 | 第40-42页 |
·聚集态分析 | 第42-44页 |
·DSC 分析 | 第42页 |
·X-衍射分析 | 第42-43页 |
·SEM(扫描电镜)分析 | 第43-44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44页 |
·红外分析 | 第44-45页 |
·DSC 分析 | 第45-46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46-47页 |
·DSC 分析 | 第47页 |
·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47-50页 |
·共聚物特性粘数及光学活性的研究 | 第47-48页 |
·红外分析 | 第48-49页 |
·DSC 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