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从韩国跆拳道推广模式的角度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前言第14-28页
 一、 研究的问题第14-15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第15-16页
 三、 研究方法与范围第16页
 四、 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五、 论文框架和研究内容第17-28页
1. 韩国民族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第28-37页
   ·东北亚地缘文化版图中的韩国第28-29页
   ·韩国文化的历史源流及特征第29-34页
     ·从宗教文化看韩国文化第29-31页
     ·从民族习俗看韩国文化第31页
     ·从民族精神看韩国文化第31-33页
     ·现代化模式下的传统文化第33-34页
       ·韩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儒家文化第33-34页
       ·受日本文化影响的传统文化第34页
       ·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传统文化第34页
   ·韩国民族的思维方式第34-36页
     ·民族特性与价值观第35页
     ·民族素质教育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2. 跆拳道的国际化推广第37-61页
   ·跆拳道概述第37-44页
     ·跆拳道的起源第38-40页
     ·构建组织(合并机构与制定统一名称)第40-42页
     ·跆拳道的普及第42-43页
     ·竞赛体系的建立第43-44页
   ·跆拳道的国际化推广模式第44-60页
     ·作为国策的跆拳道第45-47页
       ·国技跆拳道第45-46页
       ·在军队的普及第46页
       ·在学校的普及第46-47页
     ·跆拳道的竞技化第47-51页
       ·格斗(Kyorugi)项目规则的发展第48-49页
       ·品势(Poomsae)项目规则的发展第49-51页
     ·向海外派出教练员团第51-52页
     ·政府支援--民族精神的体现第52-55页
       ·带动韩国文化第53-54页
       ·体现东方文化——跆拳道的精神第54页
       ·跆拳道精神的内涵第54-55页
     ·课程的规范第55-58页
     ·注重留学生管理第58页
     ·跆拳道在国外的活跃第58-60页
         ·A.T.A (America Taekwon-Do Association)跆拳道第58-59页
         ·J HOON RHEE(李俊九)跆拳道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3. 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现状研究第61-74页
   ·现代中国武术的引入路径第61-67页
     ·通过华侨的传授第61-63页
     ·竞技武术的引入第63页
     ·“引进来”与“走出去”第63-64页
     ·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与变迁第64-67页
       ·光复以后韩国出现了类似的中国武术第64页
       ·大韩武术协会的成立第64-65页
       ·武术的竞技化第65-67页
   ·中国武术在韩国发展的现状分析第67-72页
     ·韩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度调查第68-69页
       ·调查对象与方法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度调查分析第68-69页
         ·韩国人对中国武术的排外度第69页
     ·韩国习武者对中国武术的习武现状调查分析第69-72页
       ·调查对象与方法第69-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72页
         ·韩国习武者了解渠道第70-71页
         ·韩国习武者对中国武术了解程度第71-72页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武术第72-74页
 小结第74页
4.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第74-88页
   ·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历史回顾第74-75页
   ·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意义第75-76页
   ·中国武术国际化的背景第76-80页
     ·武术的传统文化基础第76-77页
     ·武术的价值第77-79页
       ·社会属性第77页
       ·文化价值第77页
       ·教育价值第77-78页
       ·健身技击价值第78页
       ·娱乐休闲价值第78页
       ·美学价值第78-79页
       ·修身养性价值第79页
     ·摘取武术固有的特点第79-80页
   ·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第80-87页
     ·套路运动第81-82页
     ·搏斗运动第82-84页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方式第84-87页
       ·持续的竞技化发展第84-86页
       ·向海外派出教练员团第86页
       ·提高传播组织机构的位相第86-87页
 小结第87-88页
5. 中国武术与跆拳道发展方式上的异同与借鉴第88-118页
   ·制度和组织因素第88-95页
     ·两国政策上都重视,但两者落实各有差异第88-90页
     ·传播过程不同第90-91页
     ·传播重点不同第91-93页
     ·相关法案规定第93-95页
   ·系列的传播因素第95-116页
     ·文化的传播因素第95-97页
     ·产业化的传播因素第97-109页
       ·段位制第97-102页
         ·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概况第97-98页
         ·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比较第98-101页
         ·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异同点第101-102页
       ·系统的体系和统一的服饰第102-103页
         ·道服的象征化与产品化第102页
         ·腰带的区别第102-103页
       ·传统武艺的观光资源第103-107页
         ·“忠州世界武术节(Chungju World Martial Arts Festival)”第104-106页
         ·跆拳道公园第106页
         ·世界跆拳道文化博览会(World Taekwondo Culture Expo)第106-107页
       ·跆拳道俱乐部(道馆)的经营管理模式第107-109页
         ·跆拳道的俱乐部经营管理概念第107页
         ·跆拳道俱乐部的作用第107页
         ·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方案的意义第107-108页
         ·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的范围第108页
         ·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的内容第108页
         ·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的成功事例——成功攻略美国人心理的ATA第108-109页
     ·韩国跆拳道推广经验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借鉴意义第109-113页
       ·西方人接受东方武技的原因分析第109-110页
       ·跆拳道四大特征第110-111页
       ·跆拳道在西方成功传播的原因分析第111-112页
       ·跆拳道的技术特点第112-113页
     ·跆拳道目前存在问题第113-116页
       ·国际奥委会的瘦身计划第113-114页
       ·跆拳道历史的再定立第114页
       ·组织机构的整合第114-116页
 小结第116-118页
6. 后奥运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方式第118-146页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第118-127页
     ·改革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问题第118-125页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本土化战略第119-120页
       ·要缩短与各国水平的差距第120-124页
         ·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和“北京2008 武术比赛”成绩分析第120-123页
         ·武术国际化推广的新思路第123-124页
       ·发展的基本方向——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第124-125页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第125-127页
   ·后奥运的武术国际化发展方式第127-144页
     ·加强组织的活跃性(国际武术联合会)第127-130页
       ·国际武术联合会与世界跆拳道联盟的比较第127-129页
       ·加强组织的活跃性第129-130页
     ·产业化发展第130-144页
       ·信息产业第131-132页
       ·武术用品制造产业第132-134页
       ·教育产业第134-142页
         ·教育的社会价值观体现第134-135页
         ·俱乐部(武馆)形式发展第135-137页
         ·加强留学生教育第137-139页
         ·重构武德文化——武德的外在行为表现第139-142页
       ·旅游产业第142-144页
         ·体验性的旅游第142-143页
         ·各地方武术旅游产品的特性化第143-144页
 小结第144-146页
结论与建议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8页
附件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秀击剑运动员肌力特点、有氧、无氧能力及赛前机能状态研究
下一篇:超等长训练对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