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14-43页 |
|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34页 |
| ·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 ·降雨径流子模型 | 第17页 |
| ·土壤侵蚀子模型 | 第17-18页 |
| ·污染物迁移转化子模型 | 第18页 |
| ·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 ·物理过程模型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模型与GIS的多层次结合 | 第19-20页 |
| ·遥感技术的应用 | 第20页 |
| ·WEPP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 第20-34页 |
| ·坡面版WEPP模型参数 | 第20-28页 |
| ·CLIGEN的改进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 | 第28-29页 |
| ·流域版WEPP模型应用 | 第29-32页 |
| ·WEB-WEPP和GIS-WEPP模型界面的完善 | 第32页 |
| ·与风蚀预报模型的融合 | 第32-33页 |
| ·水质量的研究 | 第33-34页 |
| ·WEPP在我国的应用进展 | 第34页 |
| 3 理论与方法 | 第34-43页 |
| ·WEPP的基本理论 | 第34-38页 |
| ·稳态泥沙连续方程 | 第34-35页 |
| ·标准化参量形式 | 第35-37页 |
| ·泥沙平衡通用方程 | 第37-38页 |
| ·地统计学理论基础 | 第38-43页 |
| ·区域化变量理论 | 第39页 |
| ·半方差函数及理论模型 | 第39-41页 |
| ·多尺度模型套合 | 第41页 |
| ·半方差函数的检验方法 | 第41-42页 |
| ·克立格插值 | 第42-43页 |
| 第二章 区域概况、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3-54页 |
| 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3-46页 |
| ·研究区域位置 | 第43-45页 |
| ·气候特点 | 第45页 |
| ·土壤特征 | 第45页 |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45页 |
| ·植被状况 | 第45-46页 |
| 2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46-48页 |
| ·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 ·研究目标 | 第47页 |
| ·研究技术方案 | 第47-4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48-54页 |
| ·野外采样 | 第48-53页 |
| ·人工小区土壤样品采集 | 第48-49页 |
| ·野外自然坡面的取样 | 第49-51页 |
| ·小流域内土壤样品采集 | 第51-53页 |
| ·土样养分的测定 | 第53页 |
| ·WEPP模型的应用 | 第53页 |
| ·坡面土壤侵蚀模拟 | 第53页 |
| ·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拟 | 第53页 |
| ·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 第三章 坡面和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 | 第54-80页 |
| 1 人工坡面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 | 第54-58页 |
| ·植被覆盖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植被覆盖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56-58页 |
| 2 自然坡面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 | 第58-67页 |
| ·长芒草坡面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 | 第59-65页 |
| ·长芒草根系分布 | 第59-60页 |
| ·根系对土壤剖面养分的影响 | 第60-63页 |
| ·长芒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根系与剖面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 | 第65-67页 |
| 3 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 第67-78页 |
| ·小流域表层土壤养分分析 | 第67-71页 |
| ·小流域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 第67-69页 |
| ·小流域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 | 第69-71页 |
| ·小流域土壤养分总含量的分布特征 | 第71-78页 |
| ·小流域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化 | 第71-72页 |
| ·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 | 第72-74页 |
| ·小流域土壤养分的密度分析 | 第74-76页 |
| ·小流域土壤养分总量估算 | 第76-78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四章 坡面WEPP模型的模拟研究 | 第80-91页 |
| 1 模型数据库建立 | 第80-83页 |
| ·气候数据文件 | 第80页 |
| ·土壤数据文件 | 第80-82页 |
| ·坡面地形参数 | 第82-83页 |
| ·管理文件 | 第83页 |
| 2 坡面尺度径流产沙模拟分析 | 第83-89页 |
| ·降雨量模拟分析 | 第84页 |
| ·小区径流与侵蚀模拟分析 | 第84-87页 |
| ·小区径流与侵蚀模拟精度分析 | 第87-89页 |
| 3 径流小区养分流失模拟分析 | 第89页 |
| 4 小结 | 第89-91页 |
| 第五章 小流域WEPP模型的模拟研究 | 第91-97页 |
| 1 GEOWEPP模型栅格数据准备 | 第91页 |
| 2 利用GEOWEPP模拟 | 第91-95页 |
| ·径流泥沙模拟结果 | 第92-93页 |
| ·养分流失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 第93-94页 |
| ·GeoWEPP模拟退耕还苜蓿前后侵蚀变化 | 第94-95页 |
| 3 小结 | 第95-97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97-100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 2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