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1 绪论第18-28页
   ·研究背景第18-22页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大势所趋第18-20页
     ·循环经济理念快速被我国政府倡导及社会各界接受第20-22页
     ·全国进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地区日益增多第22页
   ·课题的选择第22-2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研究目的第23页
     ·研究意义第23-25页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5-27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本文研究框架第27-28页
2 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述评第28-87页
   ·循环经济第28-48页
     ·国外研究与实践第28-38页
     ·国内研究与实践第38-47页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第47-48页
   ·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第48-51页
     ·清洁生产第48-50页
     ·绿色制造第50-51页
   ·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第51-55页
     ·工业生态学的发端第51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51-5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53-54页
     ·总结与启示第54-55页
   ·生态工业园(EIPs)第55-78页
     ·生态工业园概念由来第55页
     ·生态工业园的定义第55-59页
     ·生态工业系统第59-61页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国内外实践第61-78页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与工业生态学及生态工业(园区) 概念的辨析第78-82页
   ·交易成本第82-87页
     ·理论概述第82-83页
     ·生态产业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第83-85页
     ·生态产业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成因分析第85-87页
3 生态产业链(EIC)的链接及其生态效率第87-112页
   ·EIC 链接的生态学基础第87-89页
     ·关键种理论第87页
     ·食物链理论第87-88页
     ·生态系统多样性理论第88页
     ·生态系统耐受性理论第88-89页
   ·EIC 系统的概念第89-91页
   ·EIC 链接的动力机制第91-96页
     ·循环经济机制第91页
     ·EIC 链接的动力机制第91-92页
     ·EIC 链接的动力机制作用机理第92-96页
   ·EIC 链接分析第96-101页
     ·EIC 的链接形式第96-97页
     ·EIC 企业之间的链接关系第97-99页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EIC 链接的实例分析第99-101页
   ·基于纳什均衡的 EIC 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第101-107页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第102页
     ·EIC 系统内博弈问题三要素第102页
     ·EIC 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第102-107页
   ·EIC 链接的生态效率评价第107-112页
     ·EIC 链接的生态效率含义及其评价内容第107页
     ·EIC 链接的生态效率评价第107-112页
4 EIC 系统构建第112-131页
   ·EIC 系统构建原则第112-113页
     ·结合区域实际原则第112页
     ·系统集成原则第112-113页
     ·软、硬件建设并重原则第113页
     ·区域特色发展原则第113页
   ·EIC 系统构建步骤第113-116页
     ·确定核心企业第113-114页
     ·选择围核企业第114页
     ·引入补链企业第114页
     ·不同类型 EIC 的构建第114-115页
     ·综合与完善第115-116页
   ·EIC 系统模型构建第116-124页
     ·依存型 EIC 系统第116-120页
     ·平等型 EIC 系统第120-121页
     ·混合型 EIC 系统第121-124页
     ·虚拟型 EIC 系统第124页
   ·基于EIC 系统的核心企业与围核企业研究——以甘肃金昌河西堡工业园为例第124-131页
     ·核心企业的特征、作用及选取第125-126页
     ·发展围核企业的必要性及作用第126-127页
     ·核心企业与围核企业的协调发展第127页
     ·甘肃金昌河西堡工业园 EIC 系统构成分析第127-131页
5 EIC 系统运营的稳定性评价第131-154页
   ·EIC 系统运营风险分析第131-136页
     ·EIC 企业之间的投机行为导致的风险第131-132页
     ·EIC 系统内的结构性风险第132-134页
     ·EIC 系统内的关系风险第134-135页
     ·企业的文化背景与地域习惯差异导致的风险第135-136页
   ·EIC 系统稳定性问题第136-138页
     ·EIC 系统稳定性含义第136-137页
     ·EIC 系统稳定性问题第137-138页
   ·EIC 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第138-146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139-140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避免的问题第140-141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第14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41-145页
     ·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第145-146页
   ·EIC 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第146-148页
   ·青啤 EIC 系统稳定性的评价与分析第148-154页
     ·青啤 EIC 系统稳定性的简单模糊评价第148-150页
     ·青啤 EIC 系统构成及稳定性分析第150-152页
     ·青啤主要 EIC 及其稳定性分析第152-154页
6 海尔工业园区和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区实例分析第154-177页
   ·海尔工业园区分析第154-162页
     ·海尔集团概况第154页
     ·园区生态建设实践第154-155页
     ·园区生态产业发展绩效第155-158页
     ·海尔生态工业系统特点第158-161页
     ·园区 EIC 系统稳定性的简单模糊分析第161-162页
   ·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区分析第162-170页
     ·园区概况第162-163页
     ·园区总体规划第163-164页
     ·园区产业项目第164-166页
     ·园区生态产业发展绩效第166-167页
     ·园区生态效率评价体系简析第167-170页
   ·基于 EIPs 基本结构的两园区比较分析第170-177页
     ·生态工业园区基本结构第170-172页
     ·两园区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第172-173页
     ·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173-175页
     ·海尔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175-177页
7 总结与讨论第177-181页
   ·主要结论第177-178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78页
   ·研究局限第178-179页
   ·讨论与展望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9页
附录1: 园区生态工业发展水平常用测度指标解释第189-191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1-192页
致谢第192-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过程管理中的综合处理与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