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老年高血压肾气虚实质探讨 | 第12-29页 |
一、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探讨 | 第12-14页 |
(一)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第12页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 第12-13页 |
(三)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二、老年高血压中医肾气虚诠释 | 第14-29页 |
(一) 肾精、气、阴、阳阐释 | 第14-25页 |
(二) 肾气虚与老年心血管疾病 | 第25-26页 |
(三) 老年高血压肾气虚诠释 | 第26-29页 |
第二部分 对动脉弹性功能及老年高血压中西医研究的评述 | 第29-55页 |
第一节 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中西医研究评述 | 第29-41页 |
一、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意义 | 第29页 |
(一) 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 第29页 |
(二) 促进血压达标 | 第29页 |
二、改善动脉硬化的机理研究 | 第29-30页 |
三、描述动脉硬化的血压参数及临床指标 | 第30-34页 |
(一) 脉压及脉压指数 | 第31页 |
(二) 脉内膜中层厚度 | 第31页 |
(三) 脉搏波形分析(pulse wave analysis,PWA) | 第31-32页 |
(四) 脉搏波速度( pulse wave velocity,PWV) | 第32页 |
(五) NO、ET-1 | 第32-33页 |
(六) 应用现状评述 | 第33-34页 |
四、中医动脉硬化实验研究概况 | 第34-38页 |
(一) 调脂及抗炎症反应的研究 | 第34-35页 |
(二) 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 | 第35-36页 |
(三) 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 第36页 |
(四) 抑制血小板黏附及分泌的研究 | 第36页 |
(五) 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五、中药改善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 第38页 |
六、中药改善高血压病动脉弹性的研究 | 第38-39页 |
七、西药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 | 第39-41页 |
八、评价与展望 | 第41页 |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与中西医相关研究评述 | 第41-55页 |
一、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探讨 | 第41-42页 |
二、对于老年高血压相关指标的研究 | 第42-46页 |
(一) 对一氧化氮、内皮素的研究 | 第42-44页 |
(二) 对胶原的研究 | 第44-45页 |
(三) 增龄导致的内皮损害的研究 | 第45-46页 |
(四) C 型利钠肽(CNP) | 第46页 |
三、老年高血压西医治疗现状 | 第46-51页 |
(一) 对目前主要用药的评价 | 第46-47页 |
(二) 治疗老年高血压药物实验研究 | 第47-49页 |
(三) 联合用药研究 | 第49-50页 |
(四) 非药物治疗 | 第50页 |
(五) 关于高龄老人的降压治疗 | 第50-51页 |
(六) 老年高血压治疗存在的问题 | 第51页 |
四、老年高血压中医治疗现状 | 第51-55页 |
(一) 中药治疗现状 | 第51-52页 |
(二) 中药改善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的研究 | 第52-53页 |
(三) 问题及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55-70页 |
实验一 补益肾气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心率的影响 | 第55-58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55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实验二 补益肾气法对SHR 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 | 第58-60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58-59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59-60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0页 |
实验三 补益肾气法对SHR 主动脉胶原含量及表达的影响 | 第60-70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60-61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61-62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2-70页 |
讨论 | 第70-86页 |
一、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70-71页 |
二、中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71-72页 |
三、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72-74页 |
四、治疗原则的确立 | 第74-75页 |
五、补益肾气法方药释义及疗效机理分析 | 第75-81页 |
(一) 处方来源与药物组成 | 第75页 |
(二) 方药分析 | 第75-77页 |
(三) 组方配伍 | 第77-78页 |
(四) 用药特色 | 第78-79页 |
(五)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第79-81页 |
六、益肾降压方的作用与NO/ET 以及胶原的关系 | 第81-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查新报告 | 第103-110页 |
详细摘要 | 第110-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