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酶法水解条件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世界能源危机 | 第11页 |
| ·中国的能源状况 | 第11-12页 |
| ·替代能源——燃料乙醇 | 第12页 |
| ·纤维素燃料乙醇 | 第12-13页 |
|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 | 第13-14页 |
| ·纤维素酶的组成 | 第14-15页 |
| ·纤维素酶解的限制因素 | 第15-16页 |
| ·纤维素的预处理方式 | 第16-20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木薯渣的酶解条件及优化 | 第23-37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木薯渣预处理 | 第24页 |
| ·纤维素酶活的测定 | 第24-25页 |
| ·糖浓度的检测 | 第25-26页 |
| ·酶解条件 | 第26-27页 |
| ·纤维素的转化率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 ·预处理对酶解的影响 | 第27-30页 |
| ·底物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分批补料补酶的研究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甜高粱渣的酶解条件及优化 | 第37-51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38-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甜高粱渣稀酸预处理 | 第38页 |
| ·酶解及超声实验 | 第38-39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9-40页 |
| ·酶解液糖浓度的检测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 ·低温稀酸预处理甜高粱渣的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 ·低温预处理高粱渣酶解的比较 | 第41页 |
| ·加酶量的比较 | 第41-43页 |
| ·超声对酶解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超声对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温度稀酸预处理的甜高粱渣成分分析的比较 | 第45-46页 |
| ·不同温度预处理的电镜照片分析 | 第46-48页 |
| ·高温稀酸预处理甜高粱渣的酶解的比较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预处理方法对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 第51-69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 ·纤维素预处理 | 第51-52页 |
| ·酶解条件 | 第52页 |
| ·酶解液糖浓度的测定 | 第52页 |
| ·仪器检测条件及计算 | 第52-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7页 |
| ·不同预处理纤维素含量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 ·不同预处理纤维素的酶解结果比较 | 第55-56页 |
| ·电镜检测纤维素的鉴定结果比较 | 第56-58页 |
| ·红外检测纤维素结构的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 ·XRD检测纤维素结构的结果比较 | 第59-63页 |
| ·核磁检测纤维素结构的结果比较 | 第63-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问题和建议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