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井气田蓬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成果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2页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18页 |
·断层发育特征 | 第18-20页 |
·构造演化简史 | 第20页 |
·勘探开发现状 | 第20-22页 |
·地震勘探 | 第20页 |
·钻井及开发简况 | 第20-22页 |
第3章 气藏构造特征 | 第22-28页 |
·蓬二气藏的划分与对比 | 第22页 |
·蓬二气藏各小层构造特征 | 第22-28页 |
·构造图的绘制 | 第22-23页 |
·小层构造特征 | 第23-28页 |
第4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 第28-48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8-29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9-31页 |
·颜色标志 | 第29页 |
·成分及结构特征 | 第29-30页 |
·沉积构造 | 第30-31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测井响应特征 | 第31-35页 |
·有利含气微相 | 第35页 |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35-39页 |
·沉积相模式 | 第39页 |
·砂体分布特征 | 第39-48页 |
·砂体剖面特征及连通性 | 第39-44页 |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44-48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 | 第48-79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48-49页 |
·岩性特征 | 第48页 |
·粘土矿物成分及产状 | 第48-49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9-53页 |
·孔渗饱总体特征 | 第49-52页 |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52-53页 |
·储层孔喉特征 | 第53-54页 |
·孔隙类型、形状及大小 | 第53-54页 |
·喉道大小与类型 | 第54页 |
·储层分类标准及有效储层下限 | 第54-57页 |
·分类评价标准 | 第54-56页 |
·有效储层下限 | 第56-57页 |
·储层分类平面分布特征 | 第57-61页 |
·气藏剖面特征 | 第61页 |
·有效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 第61-68页 |
·有效储层物性展布特征 | 第68-79页 |
·孔隙度展布特征 | 第68-71页 |
·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71-75页 |
·含气饱和度分布特征 | 第75-79页 |
第6章 储层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 | 第79-83页 |
·储层主控因素 | 第79-81页 |
·沉积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79-80页 |
·成岩作用 | 第80页 |
·构造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80-81页 |
·有利区带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