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设备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7-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0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课题背景第1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9页
     ·地下空间通风空调的特殊性第19-21页
     ·地下空间通风空调节能技术第21-22页
     ·空调系统热回收和废热利用第22-25页
     ·城市/区域尺度下的热能系统第25-28页
     ·建筑能量系统评价第28-2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2章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案例第30-57页
   ·系统理念第30-34页
     ·常规系统的问题第30-31页
     ·热能综合利用的提出第31-33页
     ·对常规系统的改良第33-34页
   ·应用形式第34-38页
     ·水环路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4-36页
     ·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第36-38页
   ·关键设备第38-45页
     ·技术需求及可行性论证第38-42页
     ·排风井内三流体复合换热器第42-44页
     ·风亭格栅式换热器第44-45页
   ·案例引入第45-48页
     ·引入目的第45页
     ·案例概况第45-46页
     ·相关基础资料第46-48页
   ·案例设计第48-56页
     ·设计标准第48页
     ·地下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第48-50页
     ·宾馆酒店卫生热水系统第50-52页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第52-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的数学建模第57-81页
   ·原则和方法第57-58页
     ·模拟仿真第57页
     ·程序设计第57-58页
   ·通风空调系统第58-68页
     ·建筑空调通风负荷第58-62页
     ·运行模式和空气状态点第62-63页
     ·空调机组第63-66页
     ·冷水机组第66-68页
     ·冷水泵第68页
   ·卫生热水系统第68-73页
     ·热水负荷第68-70页
     ·蓄热水箱第70-72页
     ·中高温水源热泵机组第72页
     ·热水泵第72-73页
   ·复合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机组第73-75页
     ·空气直接冷却装置第73页
     ·间接蒸发冷却装置第73-74页
     ·空气源热泵机组第74-75页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第75-79页
     ·模型原型第75-79页
     ·案例建模和求解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4章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的运行特性第81-130页
   ·考察内容和周期第81-82页
     ·考察内容第81-82页
     ·考察周期第82页
   ·终端效果第82-94页
     ·室内温湿度第82-89页
     ·室内换气和新风第89-93页
     ·卫生热水温度第93-94页
   ·热能需求第94-101页
     ·通风空调负荷第94-99页
     ·建筑供暖/供冷度时数第99-100页
     ·卫生热水负荷第100-101页
   ·能源消耗第101-111页
     ·通风空调系统第101-104页
     ·卫生热水系统第104-105页
     ·空气源热泵第105-106页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第106-111页
   ·水环路特性第111-123页
     ·水量第111-115页
     ·水温第115-119页
     ·热量第119-123页
   ·主要设备运行第123-129页
     ·冷水机组第123-124页
     ·空调机组第124-125页
     ·水源热泵机组第125-126页
     ·复合换热器第126-127页
     ·空气源热泵机组第127-128页
     ·环路主水泵第128-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5章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的能效评价第130-166页
   ·评价指标及体系第130-133页
     ·效能评价指标第130-132页
     ·节能评价指标第132-133页
     ·能量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第133页
   ·通风空调系统效能第133-142页
     ·能效比第133-137页
     ·单位温差能耗第137-139页
     ·单位人均新风量能耗第139-142页
   ·卫生热水系统效能第142-143页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效能第143-155页
     ·综合能效比第143-146页
     ·热能综合利用率第146-149页
     ·热回收效能第149-152页
     ·水环路效能第152-155页
   ·总体节能效果第155-164页
     ·常规系统用能第155-158页
     ·能耗统一表述第158-162页
     ·节能量和节能率第162-164页
   ·适用性分析第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6页
第6章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的优化策略第166-189页
   ·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第166-178页
     ·排/补热手段第166-167页
     ·季节性蓄热第167-169页
     ·水环路流量控制第169-173页
     ·系统热用户第173-177页
     ·稳定性和安全性第177-178页
   ·地下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第178-185页
     ·免费利用自然资源第178-181页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第181-185页
   ·宾馆酒店卫生热水系统第185页
   ·系统能源管理第185-188页
     ·管理模式第185-186页
     ·投资收益与风险第186-187页
     ·成本核算第187-188页
   ·本章小结第188-189页
结论第189-191页
参考文献第191-202页
附录第202-2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208-210页
致谢第210-211页
个人简历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粗糙颗粒动理学及流化床气化炉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体验的建筑形象生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