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景芪扶正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 病名沿革及病因病机 | 第9-11页 |
·病名沿革 | 第9页 |
·病因病机 | 第9-11页 |
2 辨证论治 | 第11-19页 |
·祖国医学的辨证 | 第11-12页 |
·现代各医家的辨证治疗 | 第12-13页 |
·中药的治疗研究 | 第13页 |
·针灸的治疗 | 第13-14页 |
·西医药治疗 | 第14-18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8-19页 |
·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 第19页 |
3 结论 | 第19-21页 |
临床研究 | 第21-2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1页 |
2 临床研究设计 | 第21页 |
3 诊断标准 | 第21-23页 |
4 试验病例标准 | 第23-24页 |
5 观察项目及观测指标 | 第24页 |
6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25页 |
7 研究结果 | 第25-29页 |
·治疗前临床资料 | 第25-26页 |
·治疗后临床结果 | 第26-29页 |
讨论 | 第29-34页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9-30页 |
2 自拟景芪扶正通络汤的立方依据 | 第30-34页 |
·本人学术思想 | 第30页 |
·自拟景芪扶正通络汤组方分析 | 第30-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表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第40-41页 |
附表2 中医症候分级标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