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麦黄矮病毒介体传毒相关的通读蛋白ORF5基因的分子变异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大麦黄矮病毒的生物学概况 | 第12-13页 |
·大麦黄矮病毒分子生物学 | 第13-24页 |
·BYDVs的基因组结构 | 第13-16页 |
·BYDVs的基因组功能 | 第16-19页 |
·大麦黄矮病毒的分类学 | 第19-20页 |
·大麦黄矮病毒的分子变异 | 第20-23页 |
·植物病毒分子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大麦黄矮病毒病原的检测与鉴定 | 第24-27页 |
·观察寄主病症 | 第24页 |
·利用病毒传播介体特异性 | 第24-25页 |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 第25-26页 |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 | 第26页 |
·RT-PCR法检测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大麦黄矮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 第28-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3页 |
·田间标样的采集 | 第28-30页 |
·试剂和酶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引物 | 第31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 | 第31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31-32页 |
·DNA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RT-PCR检测结果 | 第33页 |
·地高辛探针的制备及核酸点杂交检测结果 | 第33-38页 |
·针对核酸点杂交检测结果进行RT-PCR检测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3章 大麦黄矮病毒群体的分子变异 | 第42-5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材料 | 第42页 |
·试剂和酶类 | 第42页 |
·载体、菌株 | 第42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42-43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 第4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44页 |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44页 |
·重组克隆的菌落PCR鉴定 | 第44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44页 |
·序列测定结果的计算机分析与比较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BYDV-GAV的分子变异 | 第45-48页 |
·BYDV-PAV的分子变异 | 第48-50页 |
·BYDV-GPV的分子变异 | 第50-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