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干旱胁迫下不同倍体小麦株型演化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小麦株型演变研究进展第11-22页
   ·关于小麦的起源与演化第11-12页
   ·不同倍体小麦形态和生理特性的演化第12-13页
   ·不同倍体小麦生物量分配模式的演化第13页
   ·小麦的株型研究进展第13-17页
     ·以茎秆为中心的小麦株型的研究第14-15页
     ·以叶为中心的小麦株型的研究第15-16页
     ·以穗为中心的小麦株型的研究第16-17页
   ·以产量为目标的灰色关联度研究进展第17-19页
     ·灰色关联度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灰色关联度在作物产量研究中的应用第18-19页
   ·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异速生长的概念及数学模型第19-20页
     ·异速生长关系的应用第20页
   ·论文研究工作的立项依据第20-22页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不同倍体小麦叶型演化特征第22-3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22-23页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23-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叶夹角、叶开度、弯曲度动态变化特征第24-26页
     ·叶面积动态特征第26-29页
   ·小结与讨论第29-32页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不同倍体小麦茎型演化特征第32-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32页
     ·测定指标选择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3页
     ·不同倍体四、五、六节生分蘖茎的组合特征第33-35页
     ·不同倍体株高及节间配置演化特征第35-40页
     ·不同倍体株高构成指数和穗下节间长/节间总长特征第40页
     ·不同倍体株高构成指数偏离特征第40-43页
   ·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研究第45-52页
   ·方法与与材料第45-46页
     ·实验地点与材料第45页
     ·采样方法及指标选择第45-46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46页
     ·灰色关联度计算第46页
     ·显著性差异分析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第46-47页
     ·不同倍体小麦产量形成第47-48页
     ·各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第48-50页
   ·小结与讨论第50-52页
     ·株高与产量关联度的讨论第50-51页
     ·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讨论第51页
     ·基茎横截面积与与产量的关联度讨论第51-52页
第五章 不同供水条件下不同倍体小麦各组件异速生长关系第52-63页
   ·实验地点与材料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页
   ·数据处理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61页
     ·不同供水条件下籽粒重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关系第53-56页
     ·不同供水条件下叶片重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异速关系第56-59页
     ·不同供水条件下分蘖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关系第59-61页
   ·结论与讨论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3-67页
   ·干旱胁迫下不同倍体小麦株型的演化特征第63-65页
     ·关于叶型演化的结论与讨论第63-64页
     ·关于茎型演化的结论与讨论第64-65页
   ·旱地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关系的结论与讨论第65-66页
   ·干旱环境下不同倍体小麦株型的适应性讨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NO在玉米幼苗盐适应性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下一篇:苜蓿新型种衣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