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9-11页 |
·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危害 | 第9-1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10-11页 |
·蛋白转导肽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蛋白转导域 | 第11-12页 |
·TAT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应用及前景 | 第15-16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6-19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3章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1-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引物及测序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其他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第4章 实验方法 | 第23-39页 |
·取材及样品处理 | 第23页 |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23-24页 |
·总RNA提取 | 第23页 |
·RNA完整性鉴定 | 第23-24页 |
·浓度测定 | 第24页 |
·RT-PCR扩增CTP-SOD基因 | 第24-25页 |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24-25页 |
·CTP-SOD基因扩增 | 第25页 |
·重组质粒CTP-SOD/pPIC9K的构建 | 第25-26页 |
·小量制备pPIC9K质粒 | 第25-26页 |
·质粒和基因的酶切与连接 | 第26页 |
·CTP-SOD/pPIC9K大肠杆菌克隆菌株的构建 | 第26-28页 |
·感受态E.coli Top10细胞的制备 | 第26-27页 |
·重组质粒转化E.coli Top10 | 第27页 |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 | 第27-28页 |
·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 | 第28页 |
·CTP-SOD毕赤赤酵母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28-31页 |
·大量制备CTP-SOD/pPIC9K质粒 | 第28-29页 |
·CTP-SOD/pPIC9K质粒线性化 | 第29页 |
·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9-30页 |
·电击法转化酵母细胞 | 第30页 |
·菌落PCR鉴定阳性重组子 | 第30页 |
·小量表达筛选可表达克隆 | 第30-31页 |
·诱导时间与表达量关系的确定 | 第31页 |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31-33页 |
·试剂配制 | 第31-32页 |
·转膜 | 第32页 |
·膜的封闭和抗体孵育 | 第32-33页 |
·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显色 | 第33页 |
·重组蛋白的制备 | 第33-35页 |
·三角瓶大量发酵 | 第33页 |
·蛋白盐析 | 第33页 |
·透析除盐及纯化 | 第33-34页 |
·比活测定 | 第34-35页 |
·重组蛋白的抗氧化能力 | 第35-39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6页 |
·HeLa细胞培养 | 第36-37页 |
·HeLa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CTP-SOD对氧化胁迫下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38-39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人总RNA提取 | 第39页 |
·CTP-SOD基因扩增 | 第39页 |
·CTP-SOD基因和pPIC9K质粒的双酶切 | 第39-40页 |
·CTP-SOD/pPIC9K重组质粒构建 | 第40-42页 |
·CTP-SOD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 第42-43页 |
·菌落PCR鉴定P.pastoris阳性重组子 | 第42页 |
·SDS-PAGE筛选可表达重组P.pastoris菌株 | 第42-43页 |
·诱导时间和表达量关系的确定 | 第43页 |
·蛋白盐析条件 | 第43-44页 |
·蛋白纯化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 | 第44-45页 |
·CTP-SOD对氧化胁迫下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