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李冶生平、交游考 | 第11-29页 |
第一节 李冶的生平 | 第11-17页 |
一、名号、籍贯考 | 第11-13页 |
二、生年、卒年考 | 第13-16页 |
三、经历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李冶的交游 | 第17-29页 |
一、方外之友 | 第17-21页 |
二、俗世之交 | 第21-29页 |
第二章 李冶诗歌的流传及篇目考辨 | 第29-43页 |
第一节 李冶诗歌的结集与流传 | 第29-37页 |
一、著录情况 | 第29-30页 |
二、收录情况 | 第30-37页 |
第二节 李冶诗歌考辨 | 第37-43页 |
一、残句及存疑诗 | 第38-41页 |
二、阙题诗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李冶诗歌的创作特色 | 第43-53页 |
第一节 李冶诗歌的题材 | 第43-49页 |
一、爱情诗 | 第43-44页 |
二、友情诗 | 第44-45页 |
三、遣怀诗 | 第45-46页 |
四、哲思诗 | 第46-49页 |
第二节 李冶诗歌的艺术特征 | 第49-53页 |
一、巧于用典 | 第49-50页 |
二、精于描摹 | 第50-51页 |
三、工于格律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李冶诗歌及其本身形象在后世的影响 | 第53-64页 |
第一节 李冶诗歌的地位 | 第53-59页 |
一、女性意识的表露 | 第53-56页 |
二、大历诗风的熏染 | 第56-59页 |
第二节 李冶形象在后世的影响 | 第59-64页 |
一、“形气既雌”的女诗人 | 第59-61页 |
二、“诗意亦荡”的女冠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