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创作模式的全面移植--文革时期艺术创作模式化问题的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言 | 第6-11页 |
一、论题的缘由与背景 | 第6页 |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6-8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四、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样板戏的出现与创作模式的全面移植 | 第11-32页 |
一、样板戏的出现 | 第11-19页 |
1、样板戏的概念生成 | 第11-12页 |
2、样板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 | 第12-17页 |
3、样板戏创作模式的形成 | 第17-19页 |
二、样板戏创作模式的全面移植 | 第19-32页 |
1、样板戏创作模式的固定形成 | 第20-22页 |
2、样板戏创作模式的极力推广 | 第22-26页 |
3、样板戏创作模式的全面移植 | 第26-32页 |
第二章 样板戏创作模式对其他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32-51页 |
一、样板戏创作模式成为唯一依据 | 第32-40页 |
1、样板戏与“三突出”的表现形式 | 第32-37页 |
2、样板戏主导下的“两结合”创作方法 | 第37-40页 |
二、样板戏形象塑造的公式化模仿 | 第40-44页 |
1、样板戏英雄人物的脸谱化塑造 | 第41-42页 |
2、样板戏人物的模式化演绎 | 第42-43页 |
3、样板戏模糊性别的人物表现 | 第43-44页 |
三、样板戏风格化的描摹写照 | 第44-51页 |
1、样板戏舞台化风格的沿袭 | 第44-46页 |
2、样板戏戏剧化风格的再现 | 第46-48页 |
3、样板戏模式化的变奏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对样板戏的创作模式及其移植的思考 | 第51-56页 |
一、样板戏创作模式的弊端 | 第51-53页 |
1、僵化的描摹移植给文革艺术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 第51-52页 |
2、样板戏创作模式制约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发展 | 第52-53页 |
二、客观的看待样板戏创作模式及其移植 | 第53-56页 |
1、样板戏及其创作模式的移植并不能全盘否定 | 第53-55页 |
2、样板戏及其创作模式开启了文革艺术创作之门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