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 ·消毒机理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存在问题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23-24页 |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24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5-31页 |
| ·实验地介绍 | 第25-27页 |
| ·实验设备 | 第25-27页 |
| ·实验用水水质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7-28页 |
| ·碳酸氢钠溶液 | 第27页 |
| ·铁离子、铜离子、猛离子溶液 | 第27页 |
| ·氯溶液 | 第27页 |
| ·一氯胺溶液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填料的处理 | 第28页 |
| ·一氯胺的消耗 | 第28-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消毒剂定量 | 第29页 |
| ·离子定量 | 第29页 |
| ·原水参数测定 | 第29-30页 |
| ·ICP-OES联合分析 | 第30-31页 |
| 第3章 循环冷却水中一氯胺影响因素与动力学分析 | 第31-39页 |
|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中一氯胺的稳定性研究 | 第31-36页 |
| ·N/cl_2 | 第31-32页 |
| ·温度影响 | 第32-34页 |
| ·pH 影响 | 第34页 |
| ·蒸发影响 | 第34-36页 |
| ·循环冷却水模型的最终条件 | 第36页 |
| ·一氯胺的动力学研究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核电站冷却循环水系统消毒研究 | 第39-52页 |
| ·冷却水原水水质分析 | 第39页 |
| ·填料表面生物粘泥的生长过程 | 第39-47页 |
| ·生物粘泥的定义和产生 | 第39-40页 |
| ·生物粘泥的成因分析 | 第40-41页 |
| ·生物粘泥的组成与特点 | 第41-42页 |
| ·生物粘泥的危害 | 第42页 |
| ·实验准备 | 第42-43页 |
| ·生物粘泥剥落实验步骤 | 第43-44页 |
| ·生物粘泥微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44页 |
| ·生物粘泥微生物生长过程 | 第44-45页 |
| ·生物粘泥菌种鉴定 | 第45-47页 |
| ·一氯胺的消耗状况 | 第47-49页 |
| ·不放置填料情况下一氯胺的消耗状况 | 第47-48页 |
| ·放置填料情况下一氯胺的消耗状况 | 第48-49页 |
| ·投加位置对消毒效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核电站冷却循环水系统中金属离子对一氯胺消耗的影响 | 第52-61页 |
| ·铁和铜离子对一氯胺分解的原理 | 第52-54页 |
| ·生物膜内金属离子参数分析 | 第54-55页 |
| ·在金属离子存在时一氯胺的实际消耗状况 | 第55-60页 |
| ·铁对一氯胺消耗的影响 | 第55-58页 |
| ·铜对一氯胺消耗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锰对一氯胺消耗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