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麦冬种植优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麦冬的资源研究 | 第14-24页 |
| 1. 麦冬的本草学研究 | 第14-19页 |
| 2. 山麦冬属植物资源 | 第19-24页 |
| 第二章 湖北麦冬种苗的综合评价 | 第24-5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实验用地 | 第24-25页 |
| ·湖北麦冬种苗的选择 | 第2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5-45页 |
| ·湖北麦冬产量检测 | 第25页 |
| ·湖北麦冬中山麦冬皂苷B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30页 |
| ·湖北麦冬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 第30-35页 |
| ·湖北麦冬药材中多效哗残留检测方法 | 第35-40页 |
| ·土壤中多效唑残留检测方法 | 第40-45页 |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 4.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湖北麦冬土壤因子研究 | 第50-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 ·实验用地及环境 | 第51页 |
| ·取样 | 第51页 |
| ·湖北麦冬品质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52页 |
| ·土壤的微生物培养 | 第52-54页 |
|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 ·湖北麦冬品质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 ·湖北麦冬土壤的环境质量检测结果 | 第55页 |
| ·土壤营养元素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 第55-59页 |
| ·土壤微生物的组成 | 第59页 |
| 3.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湖北麦冬体细胞胚培养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61-7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 ·材料 | 第62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62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2-64页 |
| ·湖北麦冬体细胞胚的诱导和分化成苗 | 第64-65页 |
| ·体细胞胚的组织学观察 | 第65页 |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65-66页 |
|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66-70页 |
| ·湖北麦冬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6-67页 |
| ·湖北麦冬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 | 第67-68页 |
| ·湖北麦冬芽的增殖培养 | 第68页 |
| ·湖北麦冬生根培养 | 第68-69页 |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69页 |
| ·体细胞胚的组织学观察 | 第69-70页 |
| 3. 讨论 | 第70-73页 |
| 4. 展望 | 第73-76页 |
| 第五章 湖北麦冬RAPD和ISSR反应条件优化 | 第76-99页 |
| 1. 湖北麦冬DNA提取方法优化 | 第77-84页 |
| 2. 湖北麦冬RAPD方法优化 | 第84-89页 |
| 3. 湖北麦冬ISSR反应条件优化 | 第89-97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六章 湖北麦冬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9-132页 |
| 1. 湖北麦冬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9-120页 |
| 2. 山麦冬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20-130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4. 展望 | 第131-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9页 |
| 综述 | 第139-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0-165页 |
| 结论与创新性 | 第165-168页 |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