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铜和锌的性质、用途及市场需求 | 第9-11页 |
| ·铜的性质 | 第9-10页 |
| ·铜的用途及市场 | 第10页 |
| ·锌的性质 | 第10页 |
| ·锌的用途及市场 | 第10-11页 |
| ·我国铜和锌矿产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 ·我国铜矿资源现状 | 第11页 |
| ·我国锌矿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 ·低品位铜锌氧化矿湿法冶金工艺评述 | 第12-18页 |
| ·低品位氧化铜矿湿法冶金工艺评述 | 第12-15页 |
| ·低品位氧化锌矿湿法冶金工艺评述 | 第15-18页 |
| ·溶剂萃取在铜和锌湿法冶金中的应用 | 第18-24页 |
| ·硫酸体系中铜和锌的萃取 | 第18-21页 |
| ·氯化物体系中铜和锌的萃取 | 第21页 |
| ·氨—铵盐体系中铜和锌的萃取 | 第21-24页 |
| ·本研究的必要性及拟开展的工作 | 第24-26页 |
| ·本研究的必要性 | 第25页 |
|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β-二酮萃取剂的制备 | 第26-51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制备路线及条件的确定 | 第26-30页 |
| ·制备路线的确定 | 第26-27页 |
| ·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27-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0页 |
| ·试剂预处理 | 第30-31页 |
| ·反应中间体的制备 | 第31-34页 |
| ·酯化反应 | 第31-33页 |
|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 | 第33-34页 |
| ·模型化合物的制备 | 第34-36页 |
| ·1-苯基-3-叔丁基-1,3-二酮 | 第35页 |
| ·1-苯基-3-三氟甲基-1,3-二酮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 | 第36-38页 |
| ·1-苯基-3-正庚基-1,3-丙二酮 | 第36-37页 |
| ·1-苯基-4-乙基-1,3-辛二酮 | 第37页 |
| ·1-(4′-十二烷基)苯基-3-叔丁基-1,3-丙二酮 | 第37-38页 |
| ·1-(4′-十二烷基)苯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页 |
| ·化合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 | 第38-49页 |
| ·化合物基本理化性质 | 第39页 |
|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39-45页 |
| ·化合物的-HNMR研究 | 第45-46页 |
| ·化合物的质谱研究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β-二酮萃取性能研究 | 第51-64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萃取实验 | 第51-53页 |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 ·萃取实验研究方法 | 第51-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 ·β-二酮类萃取剂的酸性对金属离子萃取的影响 | 第53-56页 |
| ·β-二酮类萃取剂空间位阻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β-二酮类萃取剂空间位阻对萃取选择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金属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 ·萃取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氨性体系中协同萃取锌的研究 | 第64-75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萃取实验 | 第64-66页 |
|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 ·萃取实验研究方法 | 第64-6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 ·不同协萃体系对氨性溶液中锌离子萃取效果的比较 | 第66-67页 |
| ·高位阻β-二酮—TOPO协萃体系的萃取平衡研究 | 第67-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