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18页 |
·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纳米材料及碳纳米管的特性 | 第12-13页 |
·纳米材料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纳米电极界面的构建及表征 | 第14-15页 |
·电活性异构体、同系物的同时电化学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碳纳米管复合聚对氨基吡啶修饰电极伏安法同时测定氨 基酚异构体的研究 | 第18-32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19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SWNTs/POAP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20-21页 |
·POAPE 和SWNTs/POAPE 的表面形貌 | 第21-22页 |
·氨基酚异构体在SWNTs/POAP 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22-23页 |
·氨基酚异构体在SWNTs/POAP 修饰电极上的微分伏安行为 | 第23-24页 |
·氨基酚异构体轨道能量的计算 | 第24-25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5-32页 |
·pH 及底液的选择 | 第25页 |
·起始电位的选择 | 第25页 |
·扫描速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富积方式及富积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26-27页 |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27-28页 |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28页 |
·合成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 | 第28-29页 |
·干扰实验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嵌入式超薄碳糊固载碳纳米管复合血红蛋白电极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3页 |
·超薄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溶胶-凝胶(Sol-gel)的制备 | 第34页 |
·嵌入式超薄碳糊固载碳纳米管复合血红蛋白电极(Hb+SWNT+sol-gel/IUTCPE)的制备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电极的表征 | 第34-36页 |
·Hb+SWNT+sol-gel/IUTCPE 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36-39页 |
·嵌入式超薄碳糊固载碳纳米管复合血红蛋白电极对H_20_2 的催化还原 | 第39-40页 |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40页 |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以嵌入式超薄碳糊为前驱膜的固载dsDNA 修饰电极的构筑及对dsDNA 与亚甲基蓝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2-56页 |
·前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43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DNA/SWNTs+Chi/IUTCPE 的构建及其物理性质 | 第44-46页 |
·DNA/SWNTs+Chi/IUTCPE 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质 | 第46-48页 |
·MB 在超薄碳糊电极和修饰的超薄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8-51页 |
·条件实验 | 第51-54页 |
·电极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以嵌入式超薄碳糊为前驱膜的固载dsDNA 修饰电极的构筑及对dsDNA 与吖啶橙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56-68页 |
·前言 | 第56-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7页 |
·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57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dsDNA/SWNTs+Chi/IUTCPE 的构建及其物理性质 | 第58-59页 |
·DNA/SWNTs+Chi/IUTCPE 的电化学性质 | 第59-61页 |
·AO 的电化学行为 | 第61-63页 |
·条件实验 | 第63-66页 |
·电极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论文发表、录用情况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