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 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社会管理现状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 核心概念 | 第14-17页 |
1. 社会工作 | 第14-15页 |
2. 嵌入 | 第15页 |
3. 社会工作嵌入 | 第15-16页 |
4. 社会管理及机制 | 第16-17页 |
三. 社会管理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 第17-26页 |
(一) 数据采集及特征 | 第17-18页 |
1. 定量材料 | 第17-18页 |
2. 定性材料 | 第18页 |
(二) 城市流动犯罪青少年的社会管理现状 | 第18-26页 |
1. 政府管理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18-19页 |
2. 社会融合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19-22页 |
3. 学校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22-24页 |
4. 社区参与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24页 |
5. 社会组织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24-26页 |
四. 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与预防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26-30页 |
(一) 城市流动青少年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 社会管理主体的单一性 | 第26-27页 |
2. 社会管理主体运行机制的不明确性 | 第27页 |
3. 社会组织能力有限,参与度不够 | 第27-28页 |
4. 管理主客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主客体之间的脱节 | 第28页 |
(二) 城市流动青少年社会管理创新设想:社会工作的“嵌入” | 第28-30页 |
五. 社会工作“嵌入”与预防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 第30-35页 |
(一) 宏观层次 | 第30-33页 |
1. 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 | 第30-31页 |
2. 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 | 第31-33页 |
(二) 中观层次 | 第33-35页 |
1. 社会角度 | 第33页 |
2. 学校方面 | 第33-34页 |
3. 社会组织 | 第34-35页 |
六.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