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心电身份识别在大规模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述第9页
    1.2 心电身份识别的可行性研究第9-10页
        1.2.1 心电信号的产生第9-10页
        1.2.2 心电身份识别的可行性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基于特征点的心电身份识别第10-11页
        1.3.2 基于波形形态的ECG身份识别第11-12页
    1.4 传统基于ECG信号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及难点第12-13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实验数据及传统识别方法的局限性第15-22页
    2.1 本文实验数据来源第15页
    2.2 心电数据的预处理第15-18页
        2.2.1 心电信号的R波峰点检测第16-17页
        2.2.2 单心动周期分割第17-18页
    2.3 传统心电身份识别的局限第18-20页
        2.3.1传统心电身份识别实验第18-20页
        2.3.2 局限性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基于马太效应的心电身份识别第22-33页
    3.1 基于马太效应的心电特征提取第22-26页
        3.1.1 马太效应第22页
        3.1.2 心电信号波形呈现的马太效应第22-23页
        3.1.3 心电信号叠加第23页
        3.1.4 基于马太效应的心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第23-26页
    3.2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26-32页
        3.2.1 基于随机挑选策略的模板库建立第27页
        3.2.2 识别方法选择第27页
        3.2.3 训练个体心电信号的阈值第27-29页
        3.2.4 识别过程第29-30页
        3.2.5 更新个体数据库第30-31页
        3.2.6 实验结果分析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局部敏感哈希算法的心电身份识别第33-47页
    4.1 局部敏感哈希算法第33-34页
        4.1.1 局部敏感哈希算法介绍第33页
        4.1.2 局部敏感哈希算法思想第33页
        4.1.3 局部敏感哈希算法定义第33-34页
    4.2 心电身份识别利用局部敏感哈希算法实现过程第34-39页
        4.2.1 原始空间映射到海明空间第34页
        4.2.2 符合局部敏感的哈希函数产生过程第34-36页
        4.2.3 二级哈希及引入的必要性第36页
        4.2.4 ECG身份识别利用局部敏感哈希算法的实现过程第36-38页
        4.2.5 局部敏感哈希映射中的隐式计算过程第38-39页
    4.3 实验设计与分析第39-45页
        4.3.1 实验数据第39页
        4.3.2 训练模板第39-41页
        4.3.3 识别匹配过程第41-42页
        4.3.4 测试实验第42-44页
        4.3.5 最终实验第44页
        4.3.6 LSH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第44-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47-49页
    5.1 工作总结第47-48页
    5.2 工作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DFS安全认证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