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DWI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符号说明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原理第11-12页
        1.1.1 SD值第11页
        1.1.2 B值第11-12页
        1.1.3 ADC值第12页
        1.1.4 DWI图与ADC图的关系第12页
    1.2 脊柱DWI序列第12-13页
        1.2.1 SE-DWI第12-13页
        1.2.2 SSFP-DWI第13页
        1.2.3 EPI-DWI第13页
        1.2.4 LSDI及其他第13页
    1.3 脊柱DWI图像第13-15页
        1.3.1 正常椎体DWI图像第13-14页
        1.3.2 椎体病变DWI图像第14-15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5-23页
    2.1 临床资料第15页
    2.2 检查方法第15-16页
    2.3 感兴趣区域选取第16页
    2.4 数据采集第16-21页
        2.4.1 DWI图像信号强度记录及计算第16-18页
        2.4.2 R值计算第18-19页
        2.4.3 ADC图像表观扩散系数值记录及计算第19-20页
        2.4.4 两个B值组合条件下ADC值计算第20-21页
    2.5 数据分析第21-23页
        2.5.1 指标分析第21-22页
        2.5.2 统计学方法第22-23页
第三章 结果第23-50页
    3.1 5个B值条件下ADC值分析第23-25页
        3.1.1 两组的正常椎体ADC值差异第23页
        3.1.2 骨折椎体与正常椎体的ADC值差异第23-24页
        3.1.3 两组病变椎体的ADC值差异第24-25页
    3.2 SI值分析第25-28页
        3.2.1 组间及组内SIN分析第25-26页
        3.2.2 组间及组内SIA分析第26-27页
        3.2.3 良恶性椎体骨折的信号下降程度的差异第27-28页
    3.3 病变椎体的R值统计分析第28-30页
        3.3.1 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骨髓对比率差异第28-29页
        3.3.2 扩散梯度因子与骨髓对比率降低程度的关系第29-30页
        3.3.3 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骨髓对比率降低程度的差异第30页
    3.4 两个B值条件下ADC值分析第30-31页
    3.5 散点图第31-50页
第四章 病例分析第50-58页
    4.1 慢性骨折急性加重第50页
    4.2 侵袭性血管瘤伴病理性骨折第50-51页
    4.3 转移性粘液腺癌伴椎体病理性骨折第51-58页
第五章 总结第58-63页
    5.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骨折第58-60页
    5.2 讨论第60-61页
    5.3 创新点第61页
    5.4 不足之处第61-62页
    5.5 前景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1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业体制改革下现代信息化食盐物流体系的研究--以盐城食盐物流为例
下一篇:城镇建设用地消耗强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关系研究--以284个地级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