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调节系统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运行模拟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3-17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22页
        1.2.1 转轮除湿模型的建立第18-19页
        1.2.2 转轮除湿空调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3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2-25页
第二章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第25-41页
    2.1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方案第25-27页
    2.2 建筑模型建立及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第27-34页
        2.2.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分析第27-29页
        2.2.2 建筑概况第29-30页
        2.2.3 气象模拟参数第30-32页
        2.2.4 建筑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第32-33页
        2.2.5 模拟结果分析第33-34页
    2.3 系统主要部件选用第34-38页
        2.3.1. 太阳能再生子系统第34-37页
        2.3.2 除湿子系统第37-38页
        2.3.3 热泵子系统第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1页
第三章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1-55页
    3.1 TRNSYS软件简介第41-42页
    3.2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模块选择第42-44页
        3.2.1 太阳能集热器模块建立第42-43页
        3.2.2 蓄热水箱模块建立第43-44页
        3.2.3 其他模块建立第44页
        3.2.4 太阳能再生子系统的模拟运行第44页
    3.3 除湿子系统模块选择第44-47页
        3.3.1 除湿转轮模块建立第44-46页
        3.3.2 换热器模块建立第46-47页
    3.4 热泵子系统模块建立第47-49页
        3.4.1 热泵机组模块建立第47-48页
        3.4.2 地埋管模块建立第48-49页
    3.5 建筑模型建立第49页
    3.6 其他模块第49-50页
    3.7 仿真模拟系统建立第50-53页
        3.7.1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模块关系图第50-51页
        3.7.2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51-52页
        3.7.3 常规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52-53页
    3.8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第55-67页
    4.1 系统设备能耗模拟分析第55-59页
        4.1.1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的能耗分析第55-56页
        4.1.2 常规热泵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第56-58页
        4.1.3 两种空调系统能耗对比分析第58-59页
    4.2 两种空调系统热泵机组的性能比较第59-62页
        4.2.1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热泵机组的制冷量及耗电量第59-60页
        4.2.2 常规热泵空调系统热泵机组制冷量及耗电量第60-61页
        4.2.3 两系统热泵性能对比第61-62页
    4.3 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主要部件性能分析第62-65页
        4.3.1 太阳能再生供热量第62-63页
        4.3.2 除湿转轮除湿量第63-65页
        4.3.3 全热换热器交换的湿量第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室内舒适度模拟分析第67-81页
    5.1 Airpak软件介绍第67-68页
        5.1.1 Airpak软件的主要功能第67页
        5.1.2 Airpak软件模型求解的具体步骤第67-68页
    5.2 室内舒适度的模拟分析第68-70页
        5.2.1 建立模型第68页
        5.2.2 模拟边界条件第68-69页
        5.2.3 模拟网格生成第69-70页
    5.3 Airpak的模拟结果第70-80页
        5.3.1 室内温度场模拟第70-75页
        5.3.2 室内湿度场模拟第75-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经济性及环保效益性分析第81-89页
    6.1 系统经济性评价第81-85页
        6.1.1 初投资费用计算第82-83页
        6.1.2 运行费用计算第83-84页
        6.1.3 费用年值计算第84-85页
    6.2 系统环境效益评估第85-87页
    6.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七章 结论第89-91页
    7.1 结论第89-90页
    7.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作者简介第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配电网铁磁谐振及其抑制方案中ZnO特性参数的研究
下一篇:利用文化进化算法的配电网分散式风电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