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深海热液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和一种抗脂多糖因子的鉴定与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深海热液系统第13-17页
        1.1.1 深海热液区的形成和发现第13-16页
        1.1.2 深海热液区的环境特征第16页
        1.1.3 深海热液区的生物群落第16-17页
    1.2 深海微生物第17-24页
        1.2.1 深海热液微生物概况第17-21页
        1.2.2 深海致病性微生物概况第21-22页
        1.2.3 深海芽孢杆菌的发现与研究进展第22-23页
        1.2.4 芽孢杆菌属的致病性第23-24页
    1.3 抗菌肽第24-30页
        1.3.1 抗菌肽的分类第25-26页
        1.3.2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第26-27页
        1.3.3 抗脂多糖因子的概况第27-28页
        1.3.4 抗脂多糖因子的构效关系第28-29页
        1.3.5 抗脂多糖因子的免疫效应第29-30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33页
第二章 一株深海热液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组学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第33-74页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3-49页
        2.1.1 实验菌株、细胞和动物第33-34页
        2.1.2 试剂和耗材第34-36页
        2.1.3 深海热液水体样本的采集第36页
        2.1.4 深海热液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第36页
        2.1.5 致病菌株的筛选第36-37页
        2.1.6 细菌16S rDNA的序列扩增第37-39页
        2.1.7 细菌的表型特征分析第39-41页
        2.1.8 细菌的鞭毛特征观察与运动能力检测第41页
        2.1.9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第41-43页
        2.1.10 基于全基因组数据信息的进化树构建第43页
        2.1.11 细菌比较基因组分析第43-44页
        2.1.12 细菌毒力基因分析第44页
        2.1.13 细菌的动物体内感染实验第44-45页
        2.1.14 细菌组织侵染能力检测第45-46页
        2.1.15 细菌的细胞内增殖能力检测第46-48页
        2.1.16 细菌抗血清活性检测第48-49页
        2.1.17 细菌溶血活性检测第49页
    2.2 实验结果第49-70页
        2.2.1 深海热液芽孢杆菌G7 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分析第49-52页
        2.2.2 G7 的系统发育分析第52-55页
        2.2.3 G7 的基因组特征描述第55-57页
        2.2.4 G7 与对照菌株NCIB3610T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57-60页
        2.2.5 G7 基因组中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第60-62页
        2.2.6 G7 的体内毒性分析第62-65页
        2.2.7 G7 抗血清杀伤能力和溶血活性分析第65-67页
        2.2.8 G7 感染细胞及胞内复制能力分析第67-70页
    2.3 讨论第70-74页
第三章 G7的抗血清机制研究第74-88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3.1.1 实验动物第74页
        3.1.2 试剂和耗材第74页
        3.1.3 G7 的补体激活检测第74-75页
        3.1.4 血清对G7 膜结构的影响第75页
        3.1.5 G7 对补体激活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第75-77页
        3.1.6 趋化实验分析第77页
        3.1.7 G7 经溶菌酶处理后的抗血清能力分析第77-78页
    3.2 实验结果第78-86页
        3.2.1 G7 与血清孵育后血清中剩余补体的活性分析第78-80页
        3.2.2 G7 激活牙鲆血清后形成的MAC成分检测第80页
        3.2.3 G7 激活小鼠血清后形成的MAC成分检测第80-81页
        3.2.4 与G7 孵育后的血清的趋化能力检测第81-84页
        3.2.5 G7 经溶菌酶处理后的抗血清能力分析第84-85页
        3.2.6 血清对G7 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第85-86页
    3.3 讨论第86-88页
第四章 深海热液阿尔文虾抗脂多糖因子RspALF1 的克隆与表达第88-102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8-97页
        4.1.1 实验菌株第88页
        4.1.2 试剂和耗材第88-90页
        4.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90-91页
        4.1.4 RspALF1 基因克隆、重组质粒构建及转化第91-95页
        4.1.5 重组蛋白(rRspALF1)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第95-97页
        4.1.6 RspALF1 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第97页
    4.2 实验结果第97-98页
        4.2.1 RspALF1 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的结果第97-98页
        4.2.2 RspALF1 编码序列同源比对与进化分析第98页
    4.3 讨论第98-102页
第五章 重组RspALF1 对深海热液细菌及其它来源细菌的结合作用及活性影响第102-128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2-107页
        5.1.1 实验菌株和动物第102页
        5.1.2 试剂和耗材第102页
        5.1.3 RspALF1 在阿尔文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第102-103页
        5.1.4 RspALF1 蛋白三维建模及功能位点分析第103页
        5.1.5 RspALF1 脂多糖结合域及其突变体的设计与人工合成第103-104页
        5.1.6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ALF1P1)的抗菌效果第104-105页
        5.1.7 温度对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的杀菌活性的影响第105页
        5.1.8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的菌结合活性检测第105-106页
        5.1.9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与细菌来源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结合实验第106页
        5.1.10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对细菌膜结构的影响第106-107页
        5.1.11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对鱼和虾的抗感染保护效应第107页
    5.2 实验结果第107-123页
        5.2.1 RspALF1 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107-108页
        5.2.2 RspALF1 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分析第108-109页
        5.2.3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抗菌效果分析第109-113页
        5.2.4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与细菌的结合能力分析第113-116页
        5.2.5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对细菌膜结构的影响分析第116-119页
        5.2.6 温度对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的杀菌效应的影响第119-121页
        5.2.7 rRspALF1 及其脂多糖结合域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分析第121-123页
    5.3 讨论第123-12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56页
附录 常见溶液的配制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线性水汽—对流和海洋反馈在MJO事件形成中的作用
下一篇:复杂系统中资源配置的集体行为涌现及鲁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