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旧城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研究--以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2.1 城市形态第15页
        1.2.2 城市形态过程第15-16页
        1.2.3 工业生活区第16页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6-17页
        1.3.1 研究对象第16-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意义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5 研究框架第19-20页
2 城市形态过程: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第20-36页
    2.1 城市形态学理论概述第20-24页
        2.1.1 城市形态学源起与发展第20-21页
        2.1.2 城市形态学主要学派概述第21-23页
        2.1.3 城市形态学的学派选择第23-24页
    2.2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概述第24-35页
        2.2.1 康泽恩理论的缘起第24-25页
        2.2.2 康泽恩理论的发展第25-27页
        2.2.3 康泽恩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第27-29页
        2.2.4 康泽恩理论的应用第29-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第36-59页
    3.1 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概述第36-44页
        3.1.1 发展概述第36-38页
        3.1.2 研究区域第38页
        3.1.3 现存问题第38-43页
        3.1.4 潜在价值第43-44页
    3.2 形态时期划分分析第44-45页
    3.3 平面格局分析第45-53页
        3.3.1 街道分析第46-47页
        3.3.2 建筑功能分析第47-49页
        3.3.3 建筑基底分析第49-51页
        3.3.4 建筑高度分析第51-53页
    3.4 地块循环分析第53-56页
        3.4.1 建筑密度分析第54-55页
        3.4.2 地块循环分析第55-56页
    3.5 演进动力机制分析第56-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更新设计第59-79页
    4.1 更新目标第59-60页
        4.1.1 形象改善第59页
        4.1.2 环境优化,功能完善第59-60页
        4.1.3 传统居住生活与文化延续第60页
    4.2 更新原则第60-61页
        4.2.1 整体性原则第60页
        4.2.2 延续性原则第60-61页
        4.2.3 渐进性原则第61页
    4.3 更新指标及更新顺序确定第61-66页
        4.3.1 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第61-63页
        4.3.2 更新顺序的确定第63-66页
    4.4 更新设计第66-78页
        4.4.1 功能区域划分第67页
        4.4.2 总体布局第67-68页
        4.4.3 建筑更新设计第68-73页
        4.4.4 道路交通更新设计第73-74页
        4.4.5 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第74-75页
        4.4.6 景观绿化更新设计第75-76页
        4.4.7 其他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3页
    1 主要结论第79-81页
        1.1 归纳了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及特征第79-80页
        1.2 探讨了旧城居住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与更新设计关联第80页
        1.3 揭示了旧城更新中空间格局演进研究的意义第80-81页
    2 研究特色第81-82页
    3 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附录第88-94页
个人简历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刚性桩复合地基水平荷载作用下褥垫层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PET/CT与MR-IVIM融合成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