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数据中心内部光互连结构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32页
    1.1 数据中心与光传输网络第13-17页
        1.1.1 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第13-15页
        1.1.2 快速发展的光通信网络及其优势第15-17页
    1.2 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结构第17-19页
        1.2.1 核心层第17页
        1.2.2 汇聚层第17-18页
        1.2.3 接入层第18-19页
    1.3 无源光网络第19-24页
    1.4 TDM-PON与WDM-PON第24-29页
        1.4.1 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第24-26页
        1.4.2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第26-29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9-30页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30-32页
2 数据中心内部光网络的研究概述第32-48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几种数据中心内部光网络互连结构第33-47页
        2.2.1 c-Through结构第33-34页
        2.2.2 Helios结构第34-36页
        2.2.3 Proteus结构第36-37页
        2.2.4 OSMOSIS结构第37-39页
        2.2.5 Space-Wavelength结构第39-41页
        2.2.6 E-RAPID结构第41-43页
        2.2.7 IRIS结构第43-44页
        2.2.8 双向光子网络结构第44-45页
        2.2.9 目前数据中心光互连结构的研究比较与总结第45-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3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第48-85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调制方案的选择第48-51页
    3.3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第51-61页
        3.3.1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第52-58页
        3.3.2 数据中心机柜的无源光互连网络与机柜间网络的配合第58-61页
    3.4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的传输性能测试第61-72页
        3.4.1 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的插入损耗计算第61-63页
        3.4.2 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的光链路仿真测试第63-69页
        3.4.3 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的光链路实验测试第69-72页
    3.5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的相关控制协议第72-78页
    3.6 数据中心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功耗与成本分析第78-82页
        3.6.1 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功耗计算与评估第78-80页
        3.6.2 机柜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方案成本计算与评估第80-82页
    3.7 本章小结第82-85页
4 基于NXN型阵列波导光栅的数据中心内部光网络互连第85-113页
    4.1 引言第85-86页
    4.2 阵列波导光栅AWG的特性与应用第86-88页
    4.3 基于级连式N×N型AWG的数据中心光网络互连结构第88-98页
        4.3.1 基于多N×N型AWG的集群内部无源光网络互连结构第89-92页
        4.3.2 基于多N×N型AWG的集群之间无源光网络互连结构第92-95页
        4.3.3 级连AWG光网络互连结构中的串扰抑制方案第95-97页
        4.3.4 级连AWG结构对AWG的高效利用和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支持第97-98页
    4.4 两级AWG级连结构的光链路传输测试第98-104页
        4.4.1 两级AWG级连结构的光链路传输测试实验方案第99-101页
        4.4.2 不采用串扰抑制方案的光链路传输测试实验结果第101-102页
        4.4.3 采用功率均衡及偏振控制方案的光链路传输测试实验结果第102-104页
    4.5 两级级连AWG光网络互连中的调度方案与网络性能第104-112页
        4.5.1 基于级连AWG的数据中心无源光网络的线路交换方案及性能分析第105-109页
        4.5.2 一种基于级连AWG的数据中心无源光网络去中心化的包交换方案第109-112页
    4.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5.1 本论文的内容总结第113-114页
    5.2 对于未来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作者简历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光源下视线追踪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精度偏振激光雷达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