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初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以西南地区为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地震分区 | 第16-32页 |
2.1 本文所用的强震动台站及记录 | 第16-17页 |
2.2 台站分区的预处理 | 第17-23页 |
2.2.1 Delaunay三角剖分 | 第18-20页 |
2.2.2 欧几里得最小生成树 | 第20-23页 |
2.3 运用遗传算法对台站分区 | 第23-27页 |
2.3.1 遗传算法介绍 | 第23-24页 |
2.3.2 初始化种群 | 第24页 |
2.3.3 适应度函数 | 第24-26页 |
2.3.4 遗传操作 | 第26-27页 |
2.4 分区结果 | 第27-30页 |
2.5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影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因素 | 第32-48页 |
3.1 非参数回归分析 | 第32-37页 |
3.1.1 非参数回归方法 | 第32-33页 |
3.1.2 2014 年鲁甸Ms6.5地震 | 第33-35页 |
3.1.3 2017 年九寨沟Ms7.0地震 | 第35-37页 |
3.2 SmS震相观测 | 第37-40页 |
3.2.1 SmS震相 | 第37-38页 |
3.2.2 震相观测结果 | 第38-40页 |
3.3 理论地震图分析 | 第40-42页 |
3.4 定量分析SmS震相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 影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其他因素 | 第44-46页 |
3.6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回归I区衰减关系 | 第48-54页 |
4.1 回归方法 | 第48-50页 |
4.2 残差分析方法 | 第50页 |
4.3 模型的建立和回归 | 第50-51页 |
4.4 对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预测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