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通督捏脊法”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对象与方法 | 第10-14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1.1 一般资料 | 第10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 1.5 中止标准 | 第11页 |
| 1.6 脱落标准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3 临床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 第12-14页 |
| 3.1 基线数据 | 第12页 |
| 3.2 总体疗效评定方法 | 第12-13页 |
| 3.3 安全性评价 | 第13页 |
| 3.4 统计分析 | 第13-14页 |
| 结果 | 第14-18页 |
| 理论分析和探讨 | 第18-23页 |
| 1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8页 |
| 2 西医对小儿发热的认识 | 第18页 |
| 3 中医疗法对小儿发热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 4 王氏通督捏脊法手法立法依据 | 第20-21页 |
| 5 结果分析 | 第21页 |
| 6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21-23页 |
| 结论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 致谢 | 第26-29页 |
| 附录 | 第29-36页 |
| 附表 1 | 第29-30页 |
| 附表 2 : 知情同意书 | 第30-31页 |
| 附录 3 | 第3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附录 4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论著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