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 第17-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2.3 田野概况 | 第19-21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3-40页 |
3.1 经验与交情 | 第23-29页 |
3.1.1 自给自足式生产 | 第23-24页 |
3.1.2 不求效益只求勤 | 第24-26页 |
3.1.3 自己生产者不计值 | 第26-29页 |
3.2 行情与交易 | 第29-33页 |
3.2.1 生产是手段,求利润 | 第29-31页 |
3.2.2 量入为出 | 第31页 |
3.2.3 另起炉灶 | 第31-33页 |
3.3 市场与利他 | 第33-38页 |
3.3.1 商品化生产 | 第33-34页 |
3.3.2 有计划的管理 | 第34-36页 |
3.3.3 利益结合 | 第36页 |
3.3.4 理性选择 | 第36-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4 农民意识现代化的总体趋势 | 第40-44页 |
4.1 由感性到理性 | 第40-41页 |
4.2 从生存意识到发展意识 | 第41页 |
4.3 由小生产型人格到现代生产型人格 | 第41-42页 |
4.4 从依附意识到主体意识 | 第42-43页 |
4.5 从人情意识到法律意识 | 第43-44页 |
5 农民意识现代化影响因素的探索及启示 | 第44-52页 |
5.1 农民意识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44-48页 |
5.1.1 国家政策支持 | 第44-45页 |
5.1.2 政府有效引导 | 第45-46页 |
5.1.3 能人模范带领 | 第46-47页 |
5.1.4 社会舆论 | 第47-48页 |
5.1.5 自我教育 | 第48页 |
5.2 农民意识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 第48-52页 |
5.2.1 坚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 第49页 |
5.2.2 提供坚实的外部环境促进农民意识的现代化 | 第49-50页 |
5.2.3 注重激发农民自我教育潜能,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 第50页 |
5.2.4 扩大农民的社会交往,培育农民的发展能力 | 第50-52页 |
6 结论及反思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 第55-56页 |
附录B | 第56-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