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督脉组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文献研究 | 第14-25页 |
| 1.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 | 第14-18页 |
| 1.1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概念 | 第14页 |
| 1.2 引发PCIV的危险因素 | 第14-15页 |
| 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5页 |
| 1.4 PCIV的辅助检查 | 第15-17页 |
| 1.5 PCIV的评估和诊断 | 第17页 |
| 1.6 PCIV的鉴别诊断 | 第17-18页 |
| 1.7 PCIV的西医治疗 | 第18页 |
| 2.祖国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 第18-25页 |
| 2.1 中医眩晕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2 祖国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20页 |
| 2.3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治疗 | 第20-25页 |
| 临床研究 | 第25-36页 |
| 1.病例选择 | 第25-27页 |
| 2.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 3.统计与分析 | 第31-32页 |
| 4.研究结果 | 第32-36页 |
| 讨论 | 第36-40页 |
| 1.选题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36页 |
| 2.临床选题依据 | 第36-37页 |
| 3.药物选择依据 | 第37页 |
| 4.选穴依据 | 第37-38页 |
| 5.针刺治疗PCIV的机理探讨 | 第38页 |
| 6.本研究的完成情况 | 第38页 |
| 7.临床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8.本研究的创新特点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综述 | 第47-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